2020年中國偶像市場總產業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下一個風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娛資本導讀:成熟的偶像產業一直極具經濟價值,根據中國產業網統計,韓國的偶像產業產值在2016年就超過了300億元人民幣,而在日本,僅2017年偶像產業中就帶來了1870億日元(摺合人民幣約111.7億元)收入。

據艾瑞數據預測,2020年中國偶像市場總產業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

綜合自華誼兄弟研究院、文化產業新聞、弗若斯特沙利文、文娛資本等

偶像指的是按照日韓娛樂工業體系培養出來、販賣人設、擁有龐大的忠實粉絲群體的年輕明星。

偶像產業是以偶像為中心,音樂產業為基礎,衍生至影視、綜藝、廣告等娛樂領域的建立在基礎娛樂工業之上的跨行業產業。

偶像與傳統藝人的區別在於:前者以顏值和人設為賣點,後者以作品為賣點。

偶像通常以歌舞起家,後頻繁參與綜藝、電影、電視劇等活動以通過高曝光率吸引粉絲從而達到賺錢的目的。

2018年,中國兩款偶像養成節目《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持續霸屏,偶像養成模式掀起全民熱潮。

《偶像練習生》12期節目總播放量達到30.1億次,最終總投票數超1億7千萬,而接踵而至的《創造101》三期總播放量共計14.1億次。

另外,除了愛奇藝的《偶像練習生》,優酷的《這就是偶像》也即將上線,播放量超40億的騰訊自製偶像養成綜藝《明日之子》第二季也將在2018年夏天回歸。

這是否意味著,中國的偶像產業將成為下一個風口?

等著、熬著、摸索著的偶像產業

在2017年,由於受到限韓令的影響,韓國幾大娛樂經紀公司的收入和市值都有所下跌,但這卻給了本土偶像團體更多機會,大量男團和女團湧現出來。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和2017年已經出道和即將出道的男團就超過了20個。

更重要的是,日韓文化的傳入和市場環境的變化改變了受眾對於藝人品類的認知,進一步細分出偶像這樣一個垂直品類。

根據中國產業網統計,韓國的偶像產業產值在2016年就超過了300億元人民幣,而在日本,僅2017年偶像產業中就帶來了1870億日元(摺合人民幣約111.7億元)收入。

據艾瑞數據預測,2020年中國偶像市場總產業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

毋庸置疑,偶像產業是一塊龐大的蛋糕。

通過選秀綜藝獲得觀眾認可後出道,這種模式被國內的偶像養成綜藝搬運過來。

儘管因此遭受巨大的非議,但節目本身引起的關注和討論依然達到了節目組的初衷。

在近日推出的新星榜單上,基本由各大偶像養成綜藝的選手構成,比如《明日之子》誕生的毛不易、趙天宇,《偶像練習生》蔡徐坤、以及成名已久的X玖少年團。

然而這也讓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究竟什麼是偶像?中國有沒有真正的偶像市場和偶像產業?

這看似確乎不是問題。

中國當然有偶像市場,那樣出錢出力的迷妹,那麼層出不窮的四大流量、四小鮮肉,還有玩得花樣百出的粉絲流量變現模式。

但這又是一個切實關係偶像們發展甚至整個娛樂產業的真問題。

我們的偶像似乎都在爭做「實力派」。

他們靠偶像「發家」,然後就去努力當演員,甚至要演文藝片、擼獎片,一個個爭先恐後的撕下「偶像標籤」。

如果偶像只是一個實現目標的「手段」,那它永遠無法達成一個完整自洽的閉環。

行走在其中的人們,也只能一直南轅北轍、東食西宿的搖擺、糾結著,「永遠不能完成他自己」。

畢竟,相較於已經發展出一套較成熟的偶像運營系統的日韓,我國民眾對於明星的定義還是局限在影視劇演員和歌手本身。

依靠容貌、唱跳的偶像團體在主流的明星認知中還是被稱為「花瓶」的存在。

最簡單的例子,原屬EXO的吳亦凡、鹿晗、張藝興、黃子韜四人包括更早前從SJ離開的韓庚,歸國後無論主營的是綜藝、時尚還是其他,都將拍攝影視劇作品放在了第一位。

因為憑藉這些,才能獲得更高的國民度,真正在國內收穫認可。

這種來自於外部環境的焦慮並非從未折磨過偶像產業中的他們,曾經,一種「天時地利人和」吸引著眾多人進入這個全新的行業,但潛在的機會並不能迅速醞釀出成功的果實,更多龐雜的問題被擺在眼前,大部分掘金者甚至尚未看見金礦的影子便倒在了路上。

但對於剩下的人而言,曾經的感覺正在變得越來越強烈。

現階段偶像培養的規範和標準是什麼?沒有人知道答案,所有經紀公司都只能等著、熬著、摸索著。

幸運的是,《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的出現加速了行業的發展。

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對整個偶像培養行業都增加了更多曝光量,讓這個相對小眾的行業有了更多可能性。

實際上,偶像培養從來都不是一個獨立存在的行業,還需要有更多環節來完善。

例如團體發行專輯回歸時的打歌節目、展現團體魅力的團綜……都是完善整個偶像培養的必備環節。

而有一家開始嘗試,更多的追隨者將會爭相效仿。

中國偶像行業吸引資本人才入局造夢

問題很多但未來可期

中國偶像產業的變現潛力和供需缺口深受多方資本和人才青睞。

偶像經紀企業成為資本進行泛娛樂上游布局的切入點,近幾年來相關企業數量爆髮式增長。

《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的熱播讓中國眾多偶像藝人經紀公司進入大眾視野,部分深耕多年的偶像藝人經濟公司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兩款節目中曝光的經紀公司備受資本市場青睞。

以典型代表公司為例,樂華娛樂和旗下藝人憑藉兩款節目在中國國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提高。

《偶像練習生》播出之前,樂華娛樂的百度指數最高記錄為1,171,而現在樂華娛樂百度指數一直維持高位,最高達到6,265,影響力擴大效果顯著。

因《偶像練習生》而快速崛起的坤音娛樂則在近期獲得由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領投的數千萬Pre-A輪融資。

中國偶像經紀公司概覽

來源:沙利文研究院

我們參照日韓的偶像產業的發展,實際上都經歷了非常漫長的進化期,而促使日韓偶像產業進化的重要因素,包括國家政策、對外來文化和本土文化的融合和吸收以及產業鏈上從創作到輸出每個環節的打磨。

中國偶像產業迎來重要發展窗口期的同時,也存在不少很顯現的問題。

首先是照搬韓國熱門綜藝模式,缺乏原創和本土的造星模式,會越來越難打動國內主流收視人群。

在《偶像練習生》播出的前兩集中,這個問題格外突出,不少觀眾反饋認為選手們的外形和表現過於韓范兒,這些都成為降低觀眾收看興趣的因素。

其次是練習生體制以及人才積累的問題。

國內主打偶像培養的經紀公司是在近兩年才陸續成立,其人才選拔和培訓都還缺乏時間的考驗。

比如在《偶像練習生》中表現出色的選手大多來自於早已成立藝人經紀部分的娛樂公司,比如華誼兄弟的鄭銳彬和董又霖(Jeffery)等優質人才。

但即便如此,根據節目總製作人姜濱透露,明年再想找到這麼多練習生並不容易。

從數量到質量,由於缺乏積澱,目前國內偶像產業最根本的人才培養都有比較大的問題。

而相對日本和韓國擁有專門的打歌節目、垂直於偶像的節目而言,中國偶像目前還缺乏垂直渠道提供偶像的持續曝光,偶像團體的人氣頂峰往往就是選秀節目播出的時候。

如何持續產出優質的偶像,成為偶像製造者們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而對於新生代的「偶像們」來說,想要維持人氣和熱度,並實現某一天走出國門影響全球潮流文化,外部支持和兼修內功都必不可少。

而從目前來看,他們仍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個剛出道的「中國第一女團」能走多遠?

昨天晚上,一則綜藝節目的收官之夜刷爆了網絡,創造出的偶像竟然達到了幾個億的點讚支持,不得不讓人佩服騰訊平台的強大流量,這則綜藝節目就是騰訊視頻推出的中國首部女團青春成長節目——《創造101》。該...

《偶像練習生》簡直是對「全民製作人」的戲耍

《偶像練習生》被定位為「中國首檔偶像男團競演養成類真人秀」。其實論偶像養成,《偶像練習生》並不算開風氣之先。之前的《加油好男兒》、《快樂男聲》等,都是偶像養成類綜藝。不同之處在於,《偶像練習生》...

練習生大批出道引擔憂

選秀節目不斷引發話題,從《中國有嘻哈》到《明日之子》,再到《這就是街舞》,從《偶像練習生》到《創造101》,平台在偶像產業上的布局大戰讓擁有眾多藝人的經紀公司成為哄搶對象。為適應不同維度的節目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