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三個月出道的IPfamily如何背靠「偶像計劃」養成粉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日韓偶像團體如EXO和AKB48紅遍大江南北,將粉絲經濟的商業模式詮釋的淋漓盡致的時候,中國本土的偶像產業也在悄然崛起。

雖然起步比日韓要晚很多,但是中國市場規模巨大,加上文化娛樂市場內容多樣化的特徵,中國的偶像產業也從萌芽期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

近日,一支名為IPfamily的女團憑藉在上海戲劇學院大舞台的首演正式出道了,平均年齡15—20歲,培訓了僅僅三個月的時間,一經推出就擁有大量粉絲。

在她們的首演發布會上,雖然舞蹈唱歌還略顯生澀,但其可愛、青春、萌萌治癒系的形象引得台下粉絲尖叫呼喊連連,甚至不少粉絲還通過購買周邊換取了「握手券」、「簽名券」、「合影券」,只為跟這些小偶像們近距離接觸互動。

現場數量限定的合影券更是炒到8000元一張!

握手會現場異常火爆,大量粉絲將劇場門口圍的水泄不通。

這些花錢購買了「握手券」的粉絲們排隊等待著跟小偶像們握手。

我們不禁要問,這樣一個可以說幾乎是素人的女團,一個僅僅訓練三個月的「半成品」何以收穫那麼多的粉絲和收入?

她們到底怎麼做到的?帶著疑問,《首席娛樂官》對IPfamily背後的平台「偶像計劃」創始人兼CEO何怡進行了專訪,他為小官講述了IPfamily背後的「養成記」。

偶像計劃是中國最大的網際網路偶像養成平台

去年年中上線的偶像計劃APP,目前平台上聚集500多萬用戶,註冊練習生1000多名。

眼下出道的女團IPfamily是其平台孵化出的處女作。

那麼,IPfamily團員是如何選拔出來的呢?何怡表示,「這就是我們的項目跟目前所有的娛樂公司、經紀公司選秀造星方式完全不一樣的地方。

其實我們也可以看到,一個素人想成為一個藝人,或是被星探發現簽約,或是藝考,或是通過參加各類選秀,面對極不公平的選拔機制和極低的通過率。

絕大多數人僅僅因為評委的一句話便告別藝人的道路。

有玩過養成類遊戲的朋友可能知道,明星養成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大類。

這樣的明星養成類遊戲之所以有市場,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源於人們在現實中無法實現的明星夢。

偶像計劃APP就是將虛擬的明星養成遊戲變為現實。

任何人都可以在通過平台認證後成為偶像練習生,發布自己的內容,展示自己的才藝,獲得自己的粉絲。

類似一個網紅社區,這樣一個UGC社區會產生排名,你的內容足夠好,粉絲自然會多,排名就會靠前。

平台每個月都會簽約排名靠前的練習生,他們將加入偶像計劃在線下打造的各個偶像團體成為一個初級的偶像,並在偶像計劃的培養包裝體系下逐漸成長。

偶像由粉絲篩選,由粉絲養成。

顛覆了傳統藝人由藝校和娛樂公司選拔的模式。

讓粉絲擁有參與感和話語權,獲得參與感的粉絲對平台及偶像的黏度極大。

因此女團IPFamily一出道,養成她們的粉絲們便貢獻了極高的人氣和收入。

這種C2C的模式,不像傳統的選拔方式容易受到評委、老師單方面的影響。

偶像計劃就是通過你自身的努力來獲得粉絲和簽約成為藝人的機會。

粉絲則擁有參與感和話語權。

自己親手養成的偶像更有感情和黏度。

日本的AKB48的口號是「可面對面的偶像」,而IPfamily講的是「你身邊的偶像」,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就是通過「養成」,拉近粉絲與偶像之間的距離。

而偶像計劃模式相比AKB48則更為進步,將人的選拔和養成擴大到了網際網路端。

何怡說,「我們就是從大家身邊挖掘出偶像,其實養成就是粉絲來養成這些偶像,她們出道的時候可能並不完美,也許只有60分,粉絲們陪著她們一起成長,共同進階。

男團適合成品模式,女團適合養成模式,為什麼?

我們前面也講到日本的AKB48就是典型的養成模式,幾個月時間把他培訓好,推出市場出道,其實只是一個半成品的狀態,他需要不斷演出,不斷提升自己,有更好的作品。

同時讓粉絲決定誰的人氣高,誰能夠排到更好的位置,就有更好的露出和演出資源。

人氣低迷的會慢慢就會被淘汰,甚至退出這個團體。

這種養成模式,用戶的參與感和話語權很高,最終形成一個高黏度和高付費力的平台。

與之不一樣的是韓國的成品模式,以EXO為例,再經過公司3~5年的打磨後,他們在出道的那一刻起,就已經達到近乎完成品的狀態,你不需要「養大」他們,你只要覺得他們好,去膜拜和仰慕即可。

相比較而言,成品模式風險比較大。

要達到完成品的狀態出道,經紀公司通常要付出三到五年的時間培養這些練習生,而這是一個消耗財力但賭性極大的過程,畢竟組合推出後能否走紅獲取價值完全是未知之數。

韓國每年都推出大量新人組合團體,但都處於默默無聞的狀態,可見該模式淘汰率之高。

目前韓國有超過數百個偶像組合團體,每年仍然有很多新團出道,在進入第一陣營之前,他們的大多數只能依靠線下商演活動收入支撐,遙望著第一陣營的收入結構(代言、影視、綜藝)。

線下商演活動掙的都是辛苦錢。

而養成模式出來的組合團體,實現了養成過程中變現,因此財務風險相較成品模式較小。

團隊更容易活下來,只要粘住了那部分核心粉絲就可以實現增長。

而在網際網路氛圍濃重的中國,參與感和話語權在粉絲飯圈內越來越顯得重要。

更多的粉絲將選擇他們親手挑選,養育出來的偶像,而不是被動給予的人選。

何怡認為,男團比較適合韓國的成品模式,女團適合養成模式。

在何怡看來,這大概源於男人、女人對異性訴求不同造成的。

女人看男性的眼光相對比較高,又要帥,又要有錢,又要腿長,一個男團你必須是精品才有可能吸引到女性粉絲;而男人看女性很多時候只要可愛就行了,或蘿莉,或御姐,或治癒系萌妹,各種類型男性粉絲都願意為其消費。

對話何怡:中國偶像團體市場至少是日韓的五倍

首席娛樂官:偶像計劃模式打造出來的人或團體,會不會存在幾年之後她們紅了,就跳到別的公司呢?

何怡:這個是行業裡面的通病,就是在這個娛樂圈,一旦有人成長特別快或者是他紅了,他特別容易脫離經紀公司。

所以女團或男團一定要做成一個體系,而不是說對個人特別依賴的一個模式。

那說回我們這個養成模式,他的每一步成長,都是粉絲養出來的,所以他對這個體系有依賴。

他一旦脫離這個體系,他的一切收入都為零了,因為他所有的這些變現通道,都是由公司來經營的。

他自己開工作室,他不可能把整套變現體系重新搭建一遍,因為成本非常高,經營的時間也非常長。

那麼對於體系來說,我的風控能力也很強,任何人走不要緊,我只要把新人補充進來,成熟的體系會讓他來填補這個空白,一切在動態中達到平衡。

但是成品模式就不一樣,你看SM旗下的EXO這個男團,單飛了幾個人之後,SM的股價掉了一大截。

公司的價值特別依賴頭部的個別人,是一種特別不健康的商業模式。

首席娛樂官:之前IPfamily在韓國首先做了一個出道儀式,為什麼先在韓國出道?

何怡:因為我認為中國人的慣性思維就是如果一個藝人或團體,他在國外有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甚至是一個標誌性事件,他的身價,以及他被對待的方式會有不一樣。

而且我們融合的就是韓國的培訓和製作資源,偶像計劃收購了一個韓國經紀公司。

首席娛樂官:你覺得中國現在男團女團的市場有多大?

何怡:中國的偶像和明星跟日韓比還比較少,人均占有隻有日韓的1/5。

所以至少是五倍的市場規模。

目前男團女團在中國都屬於剛起步的階段。

誠招記者2名,實習生2名

要求對泛娛樂領域產業報導感興趣!

請發簡歷至:

yuleguan001@126.com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任倩 編輯

偶像產業是一塊龐大的蛋糕。文 | 任倩 編輯 | 木宮 採訪 | 任倩「2018年絕對是偶像元年。」陳悅天在幾個月前就非常篤定。 由愛奇藝、騰訊分別推出的兩檔偶像養成類節目《偶像練習生》、《創造...

投資3億能堆出一支中國製造的偶像團體嗎?

2018年的視頻網站排位戰愈發硝煙瀰漫。優酷VS愛奇藝的街舞battle尚未分出勝負,騰訊視頻又暗搓搓的加入對陣愛奇藝的男團女團爭霸賽,三家巨頭劍拔弩張,觀戰的吃瓜群眾也是看得起勁。據了解,《偶...

特稿|我不關心楊超越,我只pick「土創」偶像

經過多年的抄襲、複製、引進,中國偶像製造體系,終於有了原發性的質變。只是在如同宇宙大爆炸的催生下,有多少偶像能夠避免一夜過氣,又有多少偶像公司可以存活下來,這是一個比造星本身更需要解答和更難解答...

中國式偶像養成之路還能走得多遠?

近兩年來,國產偶像團體被公認為文娛市場的藍海領域。養成,成為偶像團體打造的主流模式,使近年來的偶像養成類節目一時井噴。市場的旺盛需求和節目之外的長尾效應,令一眾電視、網絡節目製作和播出方在此布局。

《偶像練習生》:處處都是戲

吳亦凡在《中國有嘻哈》里,讓觀眾認識到了自己不一定有freestyle,到了新晉播出的網絡綜藝選秀節目《偶像練習生》里,曾經和吳亦凡在同一個韓國男子偶像團體唱唱跳跳的張藝興,讓觀眾認識到f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