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倩 編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偶像產業是一塊龐大的蛋糕。

文 | 任倩 編輯 | 木宮 採訪 | 任倩

「2018年絕對是偶像元年。

」陳悅天在幾個月前就非常篤定。

由愛奇藝、騰訊分別推出的兩檔偶像養成類節目《偶像練習生》、《創造101》已陸續收官,國內市場卻還沉浸在這群初出茅廬的偶像們給予的震撼中。

從2018年1月19日《偶像練習生》首播之日起,他們就用一個又一個數據刷新觀眾認知:《偶練》首播上線一小時播放量突破1億;頂級流量蔡徐坤單條微博轉發量超5000萬;自帶光環的范丞丞發張照片一晚進帳480萬;《創造101》在單個平台集資總額超2141萬元,支持人數超21萬;話題度超高的王菊被「菊內人」刷爆微博朋友圈等等事例,無一不在宣示著偶像產業2018年的勢不可擋。

近幾年,也曾有類似《天生是優我》、《蜜蜂少女隊》、《夏日甜心》、《超次元偶像》等大量偶像養成類節目不斷湧現,但無一例外撲街,為何恰恰是這兩檔網綜引起強烈反響?如此來勢洶洶又會給中國偶像產業變革帶來怎樣的思考?為此,一鳴網採訪了辰海資本合伙人陳悅天,聊一聊文娛投資界大佬眼中的偶像市場格局。

由《偶像練習生》、《創造101》引發的國內偶像市場反思

陳悅天算是國內早期偶像產業投資人,復旦畢業後進入摩根斯坦利做程式設計師,因沉迷二次元轉行VC。

2013年加入創新工場,主導投資SNH48、米未傳媒、橙光66RPG、翻翻動漫等多個重要項目;2017年以合伙人身份加入辰海資本,並投資麥銳娛樂和由TFBOYS核心製作人黃銳創立的原際畫。

麥銳娛樂就是《偶像練習生》中李希侃、羅正以及《創造101》紫寧的經紀公司。

從陳悅天業內人士的角度看來,今年爆火的這兩檔大平台大流量的節目對於國內偶像市場具有顛覆性意義,甚至改變了原有的市場格局。

相較於韓國成熟的練習生制度,或是日本完善的養成系模式,中國的偶像產業似乎一直處於滯後狀態,甚至是在韓流的影響下,偶像概念才逐漸清晰。

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模式:依靠日韓方進行歌舞培訓,再由國內團隊進行運營的至上勵合組合;在國外出道,合約結束後單飛回國發展的鹿晗、黃子韜、吳亦凡等;以及全面複製日韓模式的男團TFboys、女團SHN48等。

總的來說,我國偶像市場尚處於早期效仿階段。

後受禁韓令影響,韓國娛樂業在中國吃閉門羹的同時,也給了中國本土偶像團體更多機會。

數據顯示,2016年、2017年已經出道和即將出道的男團數量超過20個。

加上SNH48、TFboys的成功也讓市場看到了機會,YY直播的「1931」、峰峻文化的TF家族等偶像團體就是借著這股東風橫空出世的,只可惜前者的成功無法複製,後來者並未激起任何水花,中國偶像產業發展受阻究竟緣何?。

「過去偶像產業起不來的最大原因就是沒有曝光平台以及優質內容產能不足。

」陳悅天說。

偶像團體早前的運營模式是從內容曝光到藝人篩選,再到渠道曝光,所有的東西都由經紀公司單獨完成,這也導致團隊成員對於大眾來說比較陌生。

從正面案例來看,SHN48的成功主要歸功於線下劇場,每年無數場活動、巡演、加上總選舉,再通過微博、貼吧、直播平台等多種形式將劇場內容向全國放送;而TFboys的公司最早利用新興的拍客模式,將成員翻唱熱門歌曲的短視頻傳上網絡,精準捕獲粉絲,後期配合自製節目《TF家族新聞播報》、《TF少年GO!》、《男生學院自習室》等為團隊人氣打下基礎。

反觀《偶像練習生》、《創造101》,其中有隊員之前已經出道,之所以不火正是因為沒有自己的曝光渠道。

比如熱門選手徐夢潔、高秋梓、韓丹就是蜜蜂少女隊成員,從默默無聞到霸占頭條,如今的熱度就是最好的證明。

9人男團Nine Precent以及11人女團火箭少女已經出道,兩檔節目在推出一批優質偶像,匯聚大量粉絲的同時,更是帶動了整個偶像產業的快速崛起,那麼節目收官後又該如何保障紅利的持久性?

陳悅天表示,偶像培養從來不是單一的工作,而應該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從綜藝選拔到後續的打歌節目,以保證偶像團體的持續曝光。

據了解,《偶像練習生》之後,愛奇藝將推出全新音樂打榜節目《偶像音樂榜》,為偶像提供持續展示實力的舞台;騰訊方也將推出一款打歌節目為《創造101》出道的女團造勢,綜藝節目積攢的人氣加上平台持續性曝光,勢必會讓中國偶像產業向前邁進一大步。

中國市場環境下,養成系與完成系哪個模式更可行?

提及陳悅天,更多人首先聯想到是「SNH48投資人」的身份。

自2014年主導投資了SNH48的所在公司絲芭文化後,陳悅天就一直深度參與SNH48的投後管理工作,多年的品牌運維經驗也讓他成為一個對偶像產業瞭然於懷、對投資企業眼光毒辣的老手。

除絲芭文化外,陳悅天還參與投資了麥銳娛樂、原際畫(易安音樂社)兩家經紀公司。

從團體定位來說,一個做女團、一個做男團、一個是綜合性經紀公司;而從培養方式上來說,其中兩家做養成,另外一家偏完成系。

問及更青睞於哪種模式,陳悅天坦言:「我一向是認為養成系比較好。

他表示,看好類似於SNH48這種經年累月的粉絲積累,而對於短期內爆發灌流量的邏輯不是很認可。

養成系模式每年都有粉絲應援會投票,飯圈組織和權力結構就相對穩定,用戶不會在市場上流來流去;而完成系偶像疊代太快,很難長期收割粉絲經濟,比如今年有8萬人願意給范丞丞交一年60塊的會費,但如果他的流量以及飯圈組織不夠穩定,明年再交會員費的話,就不一定有人交了。

所謂養成系,是日本偏愛的偶像團體打造方式,即按照相應計劃對明星進行培養,養成的主要力量來源於粉絲,他們能夠親自目睹偶像們從懵懂少男少女一步步成長為真正明星。

過程中的參與感是偶像養成模式的精髓,通過粉絲的深度參與和互動,培養粉絲的忠誠度和粘性。

這裡就區別於TFboys的模式,陳悅天強調:「TFboys只是時間久,並不是正兒八經在做養成。

做養成需要頻繁的收集用戶端的反饋,並且在運營體系里占有足夠重的話語權。

比如SNH48每年的總選投票,不光是對過去一年成績的認可,也是未來一年資源的分配,但這個體系並沒有用在TFboys的培養中。

數據顯示,在去年7月份的SNH48「第四屆人氣總決選」中,當晚總票數或超300萬票,每一張票都是粉絲實打實花出去的錢,以最便宜的一張35元來計算,僅投票收入就超過了億元。

而冠軍鞠婧禕獲得了27.78萬票,這就意味著她的粉絲至少花了972.2萬元為其投票,鞠婧禕也已經參加過總共4屆的總選舉投票了。

SNH48的成功讓更多偶像團體看到了養成系背後粉絲經濟的不可估量,那麼這種模式究竟能否輕易複製?陳悅天給予了否定的回答,首先不能都去做SNH48,其次要做SNH48有一定難度,前期墊款加上收入,培養SNH48這樣一個大概五個隊伍一百個成員的團,前期至少得投入一個億。

就像他本人曾在知乎上回答:「為什麼好多人做女團,招了一群練習生做公演,做歌曲,做內容,可就是做不起來?非常簡單:沒錢。

顯然,在中國的養成體系中,SNH48已經足夠大,其他人很難做。

這次憑藉網綜搞出這麼大的流量,已經是在SNH48的體系外另闢蹊徑了。

但這麼做,受益的最大方並不是經紀公司,而是平台和內容製作方,以及上面的藝人。

經紀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但也意味著以後必須要依靠這個平台和節目才能有流量。

陳悅天將此類比成以前的遊戲廠商。

當年有很多獨立的遊戲廠商當年可以完全靠自己的研運一體做起來,但是到了社交時代,Q zone一旦開放它的用戶、位置,QQ打開社交關係,往遊戲裡面導量的時候,怎樣的獨立遊戲廠商才能生存下來?

第一,產品絕對過硬,質量沒問題,而且有時要領先業界一個年代;第二,自己要研運一體,就要強到這個程度,才能獨立於騰訊體系自己還能賺錢,經紀公司同理。

另外,韓國的完成系模式之所以在國內難以落地,主要是市場環境所困。

不是不能運轉,而是只能在韓國的體系裡面運轉。

首先,韓國有龐大的練習生群體,以及接近20年的成熟偶像生產線,類似SM、YG、JYP都是擁有20年以上歷史的公司;其次,韓國的整個產業已經非常成熟,前端有媒體資源的強綁定,流量肯定沒問題,然後才能做出所謂的這種快消品偶像持續往前走,公司還能生存下來。

而中國的偶像產業目前尚處於積累階段,只有各個產業鏈都完善了,才能說去試一下韓國偶像產業的產品和商業邏輯到底行不行。

但在這個過程當中,陳悅天仍看好養成團體,因為持續積累的時間較長,是創業公司可做的事情。

偶像產業的投資邏輯

說到在這場偶像產業變革中的最大獲益方,當然非經紀公司莫屬,兩檔網綜在掀起偶像經濟熱的同時,更是讓其背後公司迎來資本盛宴。

樂華娛樂宣布踏上IPO進程;麥銳娛樂剛獲得文投控股A輪投資…而包括嘉行傳媒、悅凱娛樂、芒果娛樂、新湃傳媒在內的公司,也紛紛開啟了招募練習生的計劃。

比賽雖已落幕,但資本的比拼才剛剛開始,而在這樣一群趨之若鶩的公司中,究竟哪一種更得投資人歡心?陳悅天本人並不贊成就著藝人資產投公司這樣的大眾化思路,這就會回到文娛行業當年投IP的邏輯:難道簽了幾個重要的網文小說,公司就值錢了?並不是。

關鍵在於基於IP的後端運營做的怎麼樣,整個產品體系和運營體系做的好不好,公司才有持續性,才有擴張的可能性。

同理,偶像產業也是要就著產品體系投,而不是就著末了的結果投。

除了經紀公司外,陳悅天還看好產業鏈中更底層的平台公司,定位為偶像產業的「B站」,直接分發用戶和流量的開口。

如果將現在的偶像廠牌公司看做遊戲產業的CP,肯定是儘量找到渠道和發行商,渠道發行商的業務規模更容易擴大,更容易持續。

陳悅天還表示,目前產業還在運轉,就是要看誰才是真正分發流量和用戶的人,那個角色會特別重要,而且會特別值錢,基本上只要能夠做出來,就可以把控中國的偶像產業。

數據顯示,韓國的偶像產業產值在2016年超過300億元人民幣,而日本僅2017年就帶來了1870億日元(摺合人民幣約111.7億元)收入。

有報告預測,2020年中國偶像市場總產業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

陳悅天肯定,偶像產業是一塊龐大的蛋糕,甚至比二次元產業還大,二次元產業有個30億美元估值的B站,偶像產業也會有。

可喜的是,探索符合本土文化的培養體系,完善產業鏈每個環節,中國偶像產業已經在路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特稿|我不關心楊超越,我只pick「土創」偶像

經過多年的抄襲、複製、引進,中國偶像製造體系,終於有了原發性的質變。只是在如同宇宙大爆炸的催生下,有多少偶像能夠避免一夜過氣,又有多少偶像公司可以存活下來,這是一個比造星本身更需要解答和更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