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有300個女團,「粉推經濟」下的偶像光環是一門好生意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第1733期文化產業評論

據統計,2016年全年國內出道的女團數量有300個,已經超過了之前出道的所有女團總和。

簡單回顧下近幾年女團出道發展史:2012年脫胎於日本AKB48養成模式的SNH48出道;2014年以YY直播入場的1931出道;2015年打出「顏值丑出新低」旗號的Sunshine出道;2016年從綜藝《蜜蜂少女隊》選拔誕生的同名女團出道;2017年打著「體育+娛樂」概念的「夢幻足球美少女」組合「FFC」出道;以及剛「誕生」尚未一個月的MERA組合出道……這邊女團永遠在出道,始終沒爆款;而另一邊的男團則由TFBOYS占據國內偶像男團市場的半壁江山……媒體總結說這是販賣夢想的時代,而商人說這是女團最好的時代。

來源:文化產業評論綜合

編輯:周慶宇

2017年8月16日,麥銳娛樂推出的首支女團MERA組合出道。

麥銳娛樂CEO王叢說這是對他而言最好的時代,一直夢想做體育教練的他將心血付出在培養女團身上。

MERA由5位女孩組成,在出道前已經接受了12個月的系統訓練,相比起時下火爆的「養成系」女團,MERA可謂是國內偶像產業里的「重工」了。

MERA組合

2012年出道的SNH48,到目前為止算是國內女團的佼佼者。

嚴格遵守日本「養成模式」的「48系」成功舉辦了四屆年度總決選,最新一屆的年度總決選為絲芭帶來了近一億元的總收入,儘管在細分領域內相當不錯,但放眼整個娛樂市場,尤其是在這兩年熱錢湧入的影視行業看來,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音樂市場的不景氣,使得國內女團的出道將目光瞄準在影視變現上。

MERA賽道:影視變現,培養優質藝人

縱觀近幾年頻頻出道的女團,大多脫離不開「養成系」的色彩。

打出「AKB48姐妹團體」名號出道的SNH48自不用說,去年浙江衛視的《蜜蜂少女隊》將「養成模式」帶到綜藝節目裡,以「全景圍觀」的方式讓觀眾在欣賞節目的同時演變為各位女孩兒的粉絲。

《蜜蜂少女隊》由謝霆鋒、吳奇隆兩位導師帶隊PK

女團是一門艱難變現的生意。

前期投入巨大,後期回收巨慢,要靠製作團隊和組合成員慢慢「熬」才行。

所以,以小劇場為半徑收割粉絲經濟的「養成系」成為國內女團發展模式的首選。

依靠輕量入場和粉絲投票支援雖然會儘早變現,但是多家「養成系」尚未形成爆款,已經迎來因「同質化嚴重」的市場天花板。

MERA組合的「教練」王叢認為女團是一個「to B 的生意」只有集中資源,儘快培養出頭部人才向影視端和廣告代言輸送才能占據市場

所以,MERA組合走得是類似於韓國的「練習生制度」,確保成員出道時的狀態最低達到「80分偶像」的狀態。

(王叢認為目前市場缺乏優質藝人,大多質量徘徊在75分以下)同時,為了加速藝人成長並維持曝光度,以形成品牌積累,麥銳娛樂將策劃自製內容,如為團員量身打造的自製劇、自製網綜等。

與「面對面偶像」和「與偶像一起成長」這樣走親民路線的「養成系女團」相比,韓國的練習生制度保證剛出道的偶像已經具備成為「下一站天后」的氣質。

和韓國偶像團體給人的「工業化流水線上的產品」的印象相同,麥銳娛樂培養女團的核心就是「工業化」

目前,麥銳娛樂已經建立了由選拔、培訓、企劃、製作、宣傳和經紀 6 個步驟組成的體系。

現在選拔和培訓已經進入了相對成熟的階段,麥銳正在往後面 4 個環節探索和磨合。

日系風格的女團經過近5年的發展尚未在國內形成爆款,不知道MERA的出現能否為「韓系」女團殺出一條血路。

女團爆款難產:「養成系」本土化欠火候,錯過社交網絡黃金時機

回顧近幾年國內女團出道的發展史,不難發現市場陷入了「出道—沉寂—再出道」的死循環。

明明有那麼多前浪拍死在沙灘上,後浪依然層出不窮前赴後繼。

2012年出道的女團分別有lunar、SNH48以及七朵,但目前依舊活躍在大眾視野的只剩下SNH48。

像剛出道就聲望頗高的七朵,將流行樂和中國古典樂融合一體以弘揚C-POP文化,塑造出「中國風」的整體形象,本該在日系、韓系風格遍布的女團市場上獨樹一幟,卻因中國複雜的地緣關係逐漸淪為以活動基地深圳為核心的「地方團」

七朵推出新歌《青蛇》宣布復出,舊日的粉絲紛紛表示期待。

情感營銷可以帶來一時熱度,卻無法為長遠發展保駕護航。

國內女團市場的火熱很大一部分原因離不開SNH48帶起來的「養成系」女團節奏。

所謂養成,就是指團內成員不需要實力強、不需要明星范兒,只要有夢想肯努力就夠了。

成員們需要在一次次劇場演出,一次次握手會,一張張EP中,實現粉絲積累;而粉絲通過投票、購買EP獲得與偶像近距離接觸的機會。

根據「養成規則」,這些粉絲投入的錢會用於為偶像贏得優質資源,也就是實現偶像的夢想。

「養成系」意味著成員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達到「養成目標」,完成實力積累和粉絲積累;小劇場的活動局限性導致這些女團無法達到「爆款」所要求的短時間內的流量和質量要求。

儘管有很多女團將線下劇場演變為線上「劇場」——直播間,儘管藉助網際網路突破了粉絲間的地緣限制,但是卻陷入了「養成網紅」的怪圈。

比如依託YY直播入場的女團1931,直播做得再好,依然沒能打通走向大眾偶像的路徑。

前1931成員馬劍越在直播中的傾訴

對比2013年出道的TFBOYS,與女團臨近的出道時間,相似的「養成」概念,為何成為了國內男團中的「爆款」?

不同於嚴格恪守「養成模式」的SNH48,TFBOYS的成功在於對「養成系」做了契合當時國內行情的本土化改變。

所謂「養成」,本質是指粉絲與偶像之間緊密的「陪伴」關係,即粉絲陪伴偶像成長。

從這一角度看,TFBOYS剛出道時非常青澀,而其粉絲支持他們的理由也不過是「他們非常努力」「從他們身上看到了自己追逐夢想的影子」等等,與「養成」理念吻合。

在「養成」本土化上面,TFBOYS走得是依靠網際網路傳播網生內容的路線。

從未出道時期在微博上推出王俊凱和王源的翻唱視頻《一個像秋天,一個像夏天》《當愛已成往事》《洋蔥》等,先一步建立了網友對兩個小朋友認真唱歌的好感;在出道前期則推出了團隊的自製網絡綜藝《TF少年GO》和自製網劇《男生學院練習室》,這些自製網生內容雖然製作較為粗糙,但是抵不過粉絲迫切想了解偶像的熱切心情,在網絡上播放量節節攀升。

為其後續走向大眾視野:推出EP、參加王牌綜藝、出演大製作電影鋪墊了良好的基礎。

值得女團借鑑的是,TFBOYS在「養成」模式本土化上面的思考與執行,以及其準確地抓住了社交網絡發展的黃金時機,實現了大範圍且精準化的營銷,一舉成為「男團市場」的爆款。

反觀目前推出的各色女團,顯少有風格非常鮮明的。

多數都延續了SNH48一樣的甜美系、二次元風,然而「同質化」嚴重,市場總有擠破頭的一天;像FFC主打「運動系」、「帥氣風」的分隊FFC-Acrush,劍走偏鋒,吸引了一批「顏粉」,公司也計劃推出一系列網生內容以推廣品牌。

然而,現在的市場已經不再是從前社交網絡「輕易入場」的時代了,資本和流量都聚集在頭部內容上,單靠小批量粉絲支持,很難成為女團中的「爆款」。

走「帥氣路線」的FFC-Acrush

女團:販賣夢想的平台,粉推經濟的註腳

《中國有嘻哈》第二期,一位出身女團的選手引起了爭議。

很多RAPPER和觀眾質疑其晉級的公正性,晉級的結果和其自身RAP實力不足的反差成為了大眾「DISS」她的理由。

「女團」的標籤也在比賽初期就讓眾人對這一群體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偏見。

簡單說來,就是「女團」的人沒實力,儘管把「努力」「夢想」掛嘴邊,依然沒實力。

在BBC的一檔解密日本地下偶像團體的紀錄片《東京少女》里,記者說出了這樣一句話:「這裡是個販賣夢想的平台」。

即使組合里的人樣貌、身材、年齡、資質並不十分出眾,但粉絲依舊會因為她們的努力而充滿熱情。

紀錄片中有個受訪者表示,反正自己也沒什麼夢想,就把幫愛豆實現夢想當作自己的夢想就好了。

什麼時候,唯夢想論發酵的這麼厲害了,可以輕易地略去實力論、技能論?而目前「養成系」模式的火爆使得粉推經濟概念大熱,不再簡單地被理解為偶像光環下的粉絲經濟,「粉推經濟」下偶像的光環是粉絲們每一筆消費推上去的,她們砸重金投票、購買專輯和各種周邊,只為了自己的偶像能走得更好更遠。

所以,應該被DISS的不是女團,而是沒有實力卻妄想成名的人。

同樣,應該接受反思的是現行「養成模式」背後單靠粉推經濟、販賣夢想就妄想成為爆款的趕「女團」大潮的商人們。

日本AKB48團體火爆的背後,日媒曾經批評說,社會把大量的精力財力用來投入給這些憑藉「講故事(講述自己追逐夢想的道路有多艱辛)」就能成名的偶像團體,那麼真正執著於音樂創作的音樂人受到的關注便會大打折扣。

長此以往,本末倒置,樂壇實力論讓位給偶像人氣論。

中國的女團一直在出道,卻始終未形成爆款,原因很簡單,錯過了像TFBOYS走紅的黃金時機,也尚不具備成為爆款的實力。

然而在這個販賣夢想的平台,永遠不缺商機,所以才會有熱錢不斷湧入女團製造。

面對養成模式下的「女團速成」,精耕細作的MERA組合主打推出優質藝人,並將賽道布局在影視和廣告代言變現上,也許是女團製造困局下的一絲轉機。

結語

女團製造吹得再天花亂墜也只是門生意。

2016年被稱為直播元年,猶記得當時直播界的「百團大戰」是多麼令人熱血沸騰。

然而,一年後,直播行業已經「唱衰」。

女團火爆,投資人借著「養成系」的風潮紛紛入場,在「販賣夢想」的包圍圈裡實現粉絲經濟的層層變現,做著成為爆款的夢。

然而,夢想誰都有,所以夢想在實現之前很廉價。

但是,對於每一個投身於偶像事業的年輕女孩來說,青春是無價的。

直播軟體倒了,開發者依舊還有傍身的技術,但是偶像事業望不到出路,年華是經不起消磨的。

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

文化產業研究所

中國文化產業價值分享平台

見識•態度•深度

長按二維碼關注

交流/報導/約稿/諮詢/合作

加微信號:7759813

郵箱:whcypl@126.com

報名•在職研究生

2017北京大學 文化產業專業

點我查看

歡迎加入乾貨社群•有償約稿•招聘/求才若渴

請點「閱讀原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任倩 編輯

偶像產業是一塊龐大的蛋糕。文 | 任倩 編輯 | 木宮 採訪 | 任倩「2018年絕對是偶像元年。」陳悅天在幾個月前就非常篤定。 由愛奇藝、騰訊分別推出的兩檔偶像養成類節目《偶像練習生》、《創造...

創造101,偶像養不成

快30歲的人了是不是要穩重一點?我是說我。事情是這樣的,前不久長期占據微博熱搜和娛樂頭條、順帶帶起一些商業媒體流量的《偶像練習生》,讓我們在蹭熱度的同時結結實實深挖了一把養成的機制、造星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