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偶像組合井噴背後的突圍與困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烹小鮮,發現娛樂新鮮價值!

導語

文 | 南音

2017是國內新人團體爆發之年,有個誇張的說法是「百團大戰」。

雖然準確數字不可考據,但新浪娛樂上月經歷兩周暗中觀察和私下探訪,可以很負責任地說——確,實,很,多!

在國內,上一波偶像團體熱是韓團掀起的。

而要追溯本土製造的上一個集中爆發期,已經是台灣偶像劇時代了。

而現在說到國內偶像團體,第一反應必須是人氣爆棚的TFBOYS;說到國內女團,馬上能想到一個SNH48。

在尚未形成格局的國內偶像市場中,兩者一個可以說成功的典型,一個可當成是運作的案例。

自此之後,「做團」便成了許多經紀公司的周期大事。

去年的「限韓」風向延續至今,成為了國內偶像團體推新的絕佳窗口期,於是各家「憋著」新團的經濟公司紛紛發力,此時不戰更待何時!不僅是「戰」,更在於「占」。

幾年裡也就爆款了一個TFBOYS,偶像這塊市場可以說仍然空白,等待著各路豪傑帶好裝備前來開發,現在正是好時候。

只是在現下這個本土偶像製造井噴的熱鬧背後,卻也豎著一道道難以跨越的牆垣,說是做團玩兒概念,各家新花樣新模式,憑誰都說得頭頭是道,卻唯獨不能料定下一個成功的團體在哪,誰將這厚厚的鈔票砸下去了,不僅砸出了水花,最終還盈利可持續。

既然當下的本土偶像製造邁入了嶄新的階段,那麼「立」與「難」都將是我們關注的重點。

今天要說的,便是這麼一件事。

1

就是要玩兒!概!念!

概念1:能踢球會唱跳的大型美少女戰隊

金華是個沒有被娛樂圈標記過的地方。

飛機到動車再到汽車,從北京到浙江金華的路途有些「波折」,為了能中午抵達,我們乘上了最早的飛機。

比起出差常去的杭州、義務,橫店、象山,這些年走進金華市區內的機率為零。

但是在金華新區某座新起的眾創空間大樓里,一家剛組建不久的娛樂公司正在積極打造一個超30人的大型女團。

女團和金華,看似是個不太協調的搭配。

這間娛樂公司的CEO王天海以前做過綜藝節目製片、做過電視劇、網劇,承辦過選秀、線上直播,還曾開發過網紅項目。

可以說這兩年娛樂產業關流行的東西他都碰過。

現在跑到金華做女團,王天海近似於把之前的種種親歷一併歸納梳理,他說,「17年是團體爆發的元年」,他們從16年中著手打造女團,首是瞄準了「禁韓令」之下突如其來的市場空白期;另一方面,則是看到了TFBOYS和SNH48等本土團體的突出市場表現;更有趣的是,網絡直播風潮也成為了王天海做女團的一大契機,他認為在直播領域可以很快抓到熱衷於女團表演和節目的分眾,而這樣的開放性渠道是在過去幾年裡沒有的。

眾創空間外表森嚴的大樓里,健身房、舞蹈教室、聲樂室、不同類別的錄製演播廳、放映室、演出匯報廳、化妝間、休息區一應俱全,即便是在文娛集中的北京、上海,也不曾見過這類綜合式、高規格的培訓場所。

據我們了解,這背後不僅有屬意於項目、且財力和話事能力卓群的資方,其中之一便是某國內網際網路大鱷,而且還包括了當地政府的扶持。

國內做女團的公司少之又少,現在名頭最響亮的女團當屬SNH48。

而這個在金華訓練的女團被稱作FFC戰隊,年齡在16——20歲左右,經歷選拔打撈,大多數都有一定的歌舞功底。

訓練基地的生活很簡單,學員在「三包政策」(包吃包住包學習)內,每天按課程訓練,額外還有每月5000的生活補助。

FFC組合

FFC原先指定先行推入市場的分隊主打可愛少女風,沒想到幾次小的節目錄製,讓主打中性帥氣路線的另一個分隊FFC-Acrush(FFC-A戰隊)搶先「火」了。

王天海把可愛少女風分隊拍攝好的MV調出來給我們看,轉而說道,「以市場為導向,我們還是調整了出道順序」。

外形極其女生男相的戰隊已於上月28日出道,公司特意選在媒體集中的北京舉辦了大型出道發布會,現場,和絕大多數團體出道那樣,女孩兒們帶著新作品進行了出道首秀。

但是比起表現淡定的國內媒體,海外媒體的熱情則出乎團隊意料。

出道日之前,已經有不少海外媒體(Billboard/QUARTZ/NowThis等)主動報導了這個女團,還未在國內成名的她們彼時已經登上了西班牙電視台的新聞,HBO的記者甚至對她們的出道進行了全程跟拍和報導。

但是娛樂元素之外,外媒更關心的是——在中國的文化環境裡,一個中性假小子風格的女團面世了,是否是一種直面傳統的挑戰?他們著眼於這個女團的社會角色,還關心他們的性取向。

但FFC戰隊最大的賣點,並非是擁有一組話題性的中性風分隊。

而是將體育競技與娛樂混搭,讓女團踢!足!球!CEO王天海十分得意於這套新鮮模式,他解釋稱,「我們做的是體育競技娛樂,輕競技偏娛樂」,「女團只是其中的一環,我們有網劇網綜、巡演比賽,有自己的生態模式。

FFC組合變身足球美少女

不是單純的足球寶貝,也不是給偶像團體簡單追加「運動型」人設,而是真的要把「女團踢足球」變成一個競技娛樂項目。

客觀來講這確實有不少想像空間。

這個設定不是後來添加的,據已出道的FFC-Acrush成員稱,她們在參加面試的時候就已經被告知訓練項目中包含足球。

但大家似乎對這樣的安排沒有多少異樣感,比起做些模式上的創新,能成功出道,或許是這些放棄主流生存之道的年輕女孩兒們更務實的目標。

FFC組合分支戰隊FFC-Acrush

王天海透露,他們過去研究了不少網絡直播,再比對國內SNH48模式和養成系基因,所能想到的就是讓女團混搭「體育競技」。

他們認為,體育這個全民皆宜的元素放在女團身上能產生化學反應,觀眾、尤其男星觀眾看到一群顏值好的女孩子,除了專業唱跳,還能踢足球,是會產生興趣的。

當然相對的,這個女團的訓練難度和成本也加大了。

女孩兒們每天上午在足球場訓練,有正規足球課,下午回基地繼續舞蹈、聲樂課等基本課時。

為了避免踢球變粗腿,著重的形體塑造課必不可少。

公司採取末尾淘汰制,每周分組進行表演測試,組與組之間PK,成績優秀的分隊會有獎勵,比如獲得節目錄製這樣的出鏡機會。

出道以後,她們的表演內容里也主要包含了有自創賽制的球賽,而這些表演和競技將會以線下線上聯動的思路,以網綜、直播等形式更大限度地鋪向受眾用戶。

概念2:企劃和人設做到飛起的新世代男團

較之女團,男團則呈現井噴之勢。

去年到今年向市場投入的男團從萌系幼齒到青年梯隊,不過百也有幾十。

而現在預備出道和已經出道的男團,無不打著魔性的企劃概念,一切策略都指向了龐大的女性群體,比較市場不確定性更多的女團,男團有先天的關注優勢。

提到黃銳的名字很多迷妹並不陌生,他是TFBOYS經紀公司的前核心幕後,經歷了TFBOYS的起步和爆發,離職後,黃銳成立了公司,立志培養全新的偶像少年團。

這一次,他們主打跨次元與養成系。

黃銳是日本AKB48的粉絲,也是在第一次跑去東京秋葉原的AKB48劇場看公演的時候,讓他萌生了打造跨次元男團的想法。

很多人知道,秋葉原是東京集中傳播和售賣二次元文化的中心區域,而AKB小劇場就「混」在這間龐雜的商場大樓里。

與黃銳想像中的劇場形式不太一樣,場外兜售的周邊也並不集中於AKB。

各種偶像團體周邊中,一個二次元團體的周邊鋪得琳琅滿目,名叫「LoveLive! 」。

《LoveLive! School idol project》

《LoveLive! School idol project》(簡稱LoveLive!)是以9人美少女校園偶像為主角的跨媒體企劃,講述了九位少女為了拯救面臨廢校危機的學院「音乃木坂學院」而成為偶像的故事。

企劃中,將女主角的日常狀態和故事在《電擊G『s magazine》刊登連載,包括偶像的性格特點、組合名稱、代表曲風、小隊成員等等都由讀者投票選出。

同時發行CD、製作音樂PV的DVD/BD,並在廣播劇,生放送,書籍,音樂,動畫,漫畫,遊戲,周邊商品等進行全媒體展開。

日本二次元和宅文化興盛,LoveLive! 不是他們唯一一個二次元偶像企劃。

此外,與動漫二次元並生的聲優文化和聲優明星,也一直是日本獨有的明星娛樂資源。

黃銳此行去看的是AKB,卻是受了「LoveLive! 」模式的啟發,回來搭上合伙人做起了跨次元養成系偶像。

「但在中國,臉不行還是不行。

同樣是做二次元乃至跨次元,日本可以大推動漫、聲優及其周邊,然而到了中國,黃銳對偶像斬釘截鐵地定義到——還是要看臉!

於是他調換了日本從二次元到真人(聲優)的發展次序,反之先組織真人成員,找到那些相貌可愛的男孩兒,再根據真人創造他們的二次元形象和故事。

二次元相較三次元是個平行世界,故事中的他們成為「易安音樂社」的一份子,在校園中展開嶄新的生活,彼此相遇相知,建立友情和「箭頭」關係(所謂「官配」的由來)。

「很有難度,因為這是沒有人嘗試的區域,未來到底能不能走得通沒有參考的樣本,只能摸索著來做。

在中國,做跨次元偶像的前期比較困難,你要先讓大家知道這個概念。

」雖曾嘗過TFBOYS的成功與風光,但黃銳的這個「易安音樂社」也才剛起步,重頭來過經手跨次元男團,他的近憂和遠慮其實一直都在。

易安音樂社

以國內的偶像發展格局,「跨次元+偶像+養成」可以說是個全然新鮮的概念,要將虛擬產物與現實產物融合貫通大有難度。

為了配合二次元內容,他們挑選的團員外形要好,聲音也要好,如此才能夠減少「漫畫」過渡「真人」、「真人」衍生出「漫畫」所產生的違和感,同時,團員需要承擔過去的傳統團體不用乾的工作,比如為自產動漫配音、演出舞台劇等。

在黃銳看來,所謂跨次元,正是要通達二、三次元兩扇大門,如何讓內容活靈活現更是關鍵。

因此「易安音樂社」里的孩子除了音樂作品、還要參與以自己為人設的動漫製作、出演舞台劇、打造團體短劇、綜藝,他們當務之急,是鋪設一條完整的內容鏈,將模稜兩可的概念逐一變成粉絲們可接觸、並最終感受到樂趣和無限吸引力的現實事物。

雖然說來還太早,但黃銳的目標是未來能將公司做成日本的傑尼斯事務所,「就是想到男團,就會想到我們家。

然而團體井噴的背後,其實是重重牆垣。

看似盛況,實則雞肋。

2

渠道是個大!難!題!

十二星宿-風之少年

去年到今年推出的團體不要太多。

人數上可與女團FFC戰隊一戰的男團有ZERO-G(一期成員24人)。

打出了跨次元旗幟的除了易安音樂社,還有卡司星球集結的「十二星宿」男團,兩者主要在定位差異,前者主打跨次元養成,後者直接成型主推音樂市場,其「風、火、水、土」四分隊對應了四種屬性——青春、搖滾、hip-pop、原創抒情,音樂風格明確區分。

此外,年齡很小的萌系幼齒團也成為趨勢之一,例如樂華娛樂新推的YHBOYS,成員為年齡層均在10——13歲的小正太,同類的還有TF家族那群小鍋蓋們,去年聖誕他們在重慶做了面向粉絲的階段性匯報演出。

而綜藝基因濃厚的選秀型男團雖有破滅先例(《最強音》出線的hope組合),但仍還在繼續,已經出道的有《星動亞洲》走出的Swin男團和《燃燒吧少年》出來的X玖少年團。

主推Swin男團的經紀公司老闆於侃受訪時展望道,未來他們還將以綜藝形式推出幾支3人一組的男團。

可見,再新鮮的玩兒法,放到如今瞬息萬變的娛樂圈也很難再獨家。

大家都有備而來,現階段也看不出誰比誰差多少。

談及今年新團混戰的盛況,幾家公司負責人不約而同提到了「限韓令」;而TFBOYS和SNH48之後,「目指下一個新團爆紅盛世」也是他們孤注一擲做團的一大動因。

正如黃銳所說,「中國的男團相對於日韓很少很少,你叫得上名字的、比較出名的就一兩個,所以為什麼大家一股腦來做男團,因為這個市場基本上是空白的。

但美好的願景背後,這些新團落到實處的每一步都不見得輕鬆。

外患1:推廣太難:媒體冷視、平台稀缺

樂華娛樂用韓國推行的練習生制度培訓新人已有7年經驗,他們將基地設在韓國,如今仍有一百多個練習生。

2014年,樂華娛樂推出擁有中韓兩國成員的男團UNIQ,但是「限韓」以後,這個團體不得不分開發展。

UNIQ組合

當時市場上韓團鼎盛,而UNIQ訓練四年之久,讓杜華(樂華CEO)最為滿意的,也正是他們可以在韓國出道,充分享受韓國的電視平台推廣資源。

出道後的新作推廣期,UNIQ穿梭在韓國各大電視台多檔音樂節目上進行不間斷的新歌打榜。

杜華坦言,得益於通達的渠道,「韓國出道的團體在海外的粉絲覆蓋率很高」。

但是到了國內,UNIQ馬上就失去了這樣的機會。

「你知道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嗎?宣傳推廣渠道很少。

第一媒體不認新人,第二在中國沒有打歌平台。

要知道,歌手最大的魅力就是在舞台上。

我每天說我家團體很好,但真正好不好,你得在舞台上才能看到。

」杜華笑稱,堅持到現在還在做團,全憑一顆少女心。

前一陣,小幼齒團YHBOYS被工作人員帶著到各大媒體公司慰問,目的也是為了讓行業里這些「老司機」能正面了解他們,多多提攜。

杜華說,渠道方面找不到更好的對策,即使是樂華這樣在圈內已經有一定影響力、資源、以及人脈的公司,到了推新人的時候,自己也不得不四處求人。

反觀日韓,文化產業有良好的政策扶持,電視台不僅有固定的音樂節目、打歌平台,還有體積有大有小的綜藝和新聞類節目,不同時段、面向不同收視人群的電視劇。

新人表現的機會並不少。

黃銳覺得如今偶像團體想一炮而紅不現實,既然缺乏大眾傳播渠道,他則考慮先從「小眾突圍」。

因此,除了大面積掛靠網際網路,在微博、B站、電台等分眾集中的區域傳播內容,他們還打算通過漫展、電競等領域接觸更多喜歡二次元輻射圈人群。

這個階段,大家幾乎是不約而同地做起了自己的內容線,充分運用網際網路。

只是哪怕你內容線做得再豐富,本身就不是平台方的經紀公司,始終面對著缺乏平台這個棘手問題,曲線救國也好,迎難而上也罷,根源問題解決不了,勢必就降低了新人能正常「出線」的幾率。

外患2:外界苛刻的眼光和有條件的包容

而儘管網際網路是塊性價比高的宣推風水寶地,也同樣面臨諸多尷尬。

杜華無奈舉出,幼齒團YHBOYS其實是「樂華娛樂」縮寫之意,但因為這個名字,剛出道的小朋友就先在網上惹來了罵聲,「YH是樂華的意思。

但我沒想到引起一些粉絲那麼激烈的反應。

他們會到微博上謾罵,有些話確實挺過分的。

作為我來說比較內疚,因為小孩子不應該承受這些東西。

國內市場廣大,但包容也只是相對的。

做了幾年團體,杜華深有感觸,「你推出個團其實跟他半毛錢關係都沒有,但就要出來說你不行,先把你踩死。

劉德華出來了就不能讓其他人出來嗎?這就是一個生態嘛,韓國一年出道100多個團呢,競爭壓力大才能有良性發展。

為什麼中國當藝人要價那麼高,就是造血能力很差,不就是市場稀缺造成的。

另外,現階段市場到底能不能接納那麼多新人團體還是個問題。

在微博搜索幾個剛出道的新人團體,整體數據參差不齊,能保持較高日常討論度、評論轉發較高且穩定的並不多。

比如自認受到很多關注的FFC女團,其搶先出道的Acrush組合關注數僅1萬出頭,日常百來人甚至幾十個評論和轉發。

走起了校園行的十二星宿風之少年(3人),官微轉發評論也只平均保持在幾十上百階段。

而新團們所謂的鋪陳內容鏈,橋接直播、網劇、網綜,那些出道幾年的老團也在做,在這個以關注兌換點擊率的年代,他們還都在起跑線上。

不過誰也說不準,不知道哪個團因什麼契機就突然飛升幾個台階,趕超還領跑。

這些新團和爆紅之間的距離,可能是長路漫漫、也可能一線之隔。

然而無論如何,對於剛出道的新人來說,他們必須衝破那條「你並不紅」的線,攢夠想當量級的擁躉,才有條件獲得話語權。

3

自己也不是沒!毛!病!

韓流大興的幾年裡,本土製造團隊迅猛掀起學習和複製「韓流(K-pop文化)」成功模式大潮。

現在,即便少了韓國偶像,也還是少不了「韓國製造」,幕後製作團隊更少不了韓國團隊和韓國流行文化的影響。

一定程度上,外來團隊彌補了本土專業領域人才缺失的問題;但如此急於求成也同樣掣肘本土文化發展,使得明顯的標籤化和流水線作業隱患爆發。

大的方面,新人辨識度不清、積累不足,嚴重缺乏華流文化氣質,小的方面,「一字眉」霸屏就是業內風格和審美僵化的體現。

內患1:概念打得響,形象定位不明晰

探訪過程中,新人團體和他們的「概念企劃」之間還是有肉眼可見的差距的。

當時不止一個工作人員介紹自家新人時問我們:「覺不覺得他和某小鮮肉(此處不提名)很像?」講真,這個問題實在太難回答了。

而更讓我們起疑的是,外形酷似流量小鮮肉難道已經成為時下新人選拔標準了嗎?

採訪某男團幕後的時候,我們還提出過「為何舞台著裝和給出的概念設定不協調」的疑問。

負責人為此解釋,一些是造型師特意選的大牌新款,一些是與合作品牌的推廣任務。

而當我們進了女團的舞蹈教室,看到一群淺黃髮色挑染設計的妹子在揮汗練習時,感覺也像置身於韓國的練習生教室。

國內造星確實借鑑了不少韓國經驗。

但這樣單一的審美趨勢真的可以再造鼎盛的流行嗎?女生們「戒不掉」的同款一字眉為哪般?男生們蓋住自然狀態的同款厚重妝感又是為哪般?與其動不動披上花里胡哨的大牌潮牌貨,奔著氣質路線和團體定位,剪裁適合他們的衣服不是更合理嗎?

為什麼同樣是染髮、穿潮牌、尬舞,韓國愛豆有韓國愛豆的風格,日本愛豆有日本愛豆的風格,歐美愛豆也有歐美愛豆的風格,而到了國內就被路人瘋狂diss,「模仿、模仿、又在模仿」!概念打得響亮,形象定位卻不夠明晰,說好的做本土團體,卻唯獨少了本土文化的氣氛。

這方面,沒有狠狠滑出本土軌跡之外的TFBOYS確實有其成名的必然性。

而新人中扎堆的「相似款」,也直觀反映了業內各單位及造星團隊眼界和水平有限這一關鍵問題。

這時候,不能只怪觀眾眼光挑剔。

內患2:音樂行業捉襟見肘 變現難度大

除了形象,內容和內容生財也同樣是個問題。

SWIN男團的老闆於侃用「東施效顰」來形容市面上一些公司的音樂製作水平,「國內目前沒有像模像樣音樂性很強的男團。

很多MV很美、花哨,品相看似沒問題,但音樂本身質量、傳唱度都很有問題。

有些可以說是東施效顰,模仿歐美文化、嘻哈文化,但那些東西翻譯成中文,不接地氣。

」然而團體的生存之道里,音樂是天然不可或缺的部分。

如果將之無限降級為「快餐品」,或者團隊水準僅限于欣賞這些「快餐品」,那始終是做不好內容的。

而偶像製造緊扣粉絲經濟命脈,日韓的偶像團體可以靠著音樂產品做好循環經濟,國內卻很難做到這一點。

光靠音樂變現難度大是本土團體製造需要權衡再三的實際課題。

不倫是唱片、電子唱片,還是演出、演出周邊,想要做精做好音樂產品,專業且量化的投入必不可少,然而國內人才稀缺,環境制限,不僅影響產出,其回報也並不明朗。

於侃在談話中聊了大家都不太敢說的這件事——盈利狀況。

他表明,「一直贏利」是公司最大的優勢之一,「我們集團本身有大量綜藝節目投資、製作的優勢,包括影視劇。

尤其公司營銷能力比較強,與廣告客戶相對打通得比較好。

我也看到很多人看到趨勢做團,前期投入很大,但可能不到一年兩年資金就支持不住了,我們相對來講是良性的,投資回報有盈利。

FFC女團演出

換言之,如果音樂不能變現,那麼何以解憂?於侃說,很多公司看到空白期便一頭熱地跑進來做團,堅持不到兩年就出現各種財務狀況。

FFC女團CEO王天海也建議有心人士,「沒有千萬(元)級我不建議做大團。

一些經驗借鑑放到國內不一定管用,隨時做隨時挑戰,要有持久戰的心理準備。

4

總結

偶像團體製造被看作是偶像製造中舉足輕重的一環,而國內娛樂製造起步較晚,尚未形成可良性循環的偶像生態鏈,因而「偶像」自然也未能在藝人大軍中順利「職業化」。

反倒是這幾年市場和媒體對「流量明星」未免急功近利的演進模式,以及粉絲在網際網路上意識過強的偶像守護策略,讓不少觀眾對「偶像」這個詞乃至可以輻射到的人群生出牴觸心態,圈層效應愈加走向極端。

被說現在拿「鮮肉」開刀是某種「政治正確」,也無非是前面這諸多因素造成的反面結果。

冷靜下來,一切不過是剛剛開始。

與聲勢浩大的推團現狀有著明顯反差的,其實是「環境未許」。

原本可以成為圈內未來人才培養皿的偶像製造,目前仍然面對重重難題。

而牆垣在前,不破不立。

講了那麼多,我們依舊要祝福國內偶像團體的發展。

一個行業永遠需要新鮮的血液,才能支持其走出更好的未來。

而中國的偶像製造遠未到蓬勃發展時期,我們也同樣期待著那一天的到來。

【來源:新浪娛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WINNER—涅槃重生 重新出發

WINNER,這個繼BIGBANG之後YG時隔8年推出的男團,可以稱得上是「出道即巔峰」優秀的音樂質量、出眾的實力加上生存戰中所積累的人氣;最快拿下音樂節目一位的記錄、6個一位、Melon年度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