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團不中國,或輸於腐女子,或敗於大女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少女時代、Wonder Girls等韓國女團在中國的走紅助力了中國粉絲經濟的發展。

隨著「限韓令」的到來,中國娛樂圈急於推出自己的女子偶像團體以填補市場空缺,甚至一度催生了《蜜蜂少女隊》《最強女團》等一系列相關綜藝節目。

然而,中國偶像團體的發展不容樂觀,近段時間以來,中國男團、中國女團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打擊。

一邊是TFBOYS身陷「解散」傳聞,一邊是SNH48深受臭名昭著的《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的牽連,無一不在印證一個事實——國民偶像團體的建設之路道阻且長。

相較於男團,中國女團的數量更多、類型更為龐雜,卻難有女團能夠真正像如日中天時的TFBOYS一般坐上國民級偶像團體的寶座。

如今,穩坐中國第一男團之位的TFBOYS的解散傳聞不禁讓人思量中國女團的發展現狀。

中國無女團,女團無中國

2017年初,1931女子組合畢業生馬劍越參加《奇葩說》,以自黑的精神嘲諷了1931女子組合,在為自己贏得知名度的同時也引發了網友對於國產女團真實生存現狀的好奇。

馬劍越

有人認為中國從來就不缺女團。

早在上世紀末新世紀之初,中國就有青春美少女組合(代表曲目:《快樂寶貝》)、4 in Love(代表曲目:一千零一夜)、明駿女孩(代表曲目:《千年》)、TRY(代表作:《不是因為寂寞才想你》)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女子歌唱團體。

TRY組合

此外,台灣女子組合S.H.E的歌曲曾名列中國流行樂榜的前茅;而黑鴨子組合、黑Girl、女子十二樂坊等女子團體及其作品雖不曾大紅大紫,但至今仍有一定的影響力。

所謂女團,實則為女子偶像團體,並不是所有的女子演唱團體都是偶像團體。

如今我們所言的「女團文化」顯然與上述「女團」大相逕庭。

二者的差距恰似於「演員」與「明星」之間的差別,S.H.E、黑鴨子組合等女子演唱團體是「歌手」,賣的是歌曲,而如今所言的女團是「偶像」,賣的是人設。

現如今,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無女團,女團也無中國。

一方面,中國女團數量雖多,卻少有吸引廣泛社會關注的國民級團體。

O2O Goddess、SING女團、1931組合、UVGIRS、Idol School、蜜蜂少女隊等女團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並沒有誰家可以力壓群雄。

SNH48姑且可被看做是中國女團中的領頭人物,其熱度卻仍與TFBOYS相距甚遠。

SNH48與TFBOYS熱度對比

另一方面,所謂的中國女團也並沒有多少中國風範。

如今的中國女團有三種風格,一是日系類,以SNH48、1931等為代表;二是韓范兒類,以ACEMAX-RED(火力紅組合)等為代表;三是中國風類,以56朵花組合、七朵組合為典型代表。

與中國風相距較遠的日韓系列暫且擱置不談,所謂的中國風女團為數本就不多,終究還難逃「跑偏」的結局,原有的中國風範也就成了「歪風邪氣」。

Idol School組合

七朵組合走的是古風路線,由7位深圳大學在讀生組成。

2012年6月第一代七朵組合出道,2016年1月第二代解散。

七朵組合最初以練舞室版的《詠春》打動了網友,中國風的舞蹈、青春明媚的氣質讓人眼前一亮。

七朵組合

在此之後,雖然七朵組合意在堅持初衷,卻在黑鑽和華音世紀的包裝和市場的重壓下走偏了,服裝造型毀了七朵的青春氣質,粗製濫造的MV畫風充滿山寨感,原本典雅的中國古風甚至被扭曲得村裡村氣。

號稱是宇宙第一支社會主義女子天團的56朵花組合則利用主旋律大肆炒作,曾有媒體稱「日本有AKB48、韓國有少女時代、中國有社會主義天團56朵花!」。

然而,炒作有風險,這麼一個看似又紅又正的女團曾在人民大會堂登堂入室舉辦了《在希望的田野上》交響演唱會,卻在此後即刻遭遇了重創。

56朵花組合

演唱會之後,政協前副主席馬文瑞的女兒馬曉力致信中央辦公廳,稱此項活動是「文革文化再現」,而北京市西城區文化委員會和演唱會的合作方中國歌劇舞劇院指責56朵花組合,虛構「中央宣傳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辦公室」的名義組織了該場演唱會。

此次演唱會打破了56朵花組合有官方背景的幻象,自此以後該組合一蹶不振。

中國女團中,無一團能敵男團TFBOYS的國民氣勢。

繼「古風」與「紅色風」之後,七朵和56朵花組合之外,少有中國女團能夠走出中國范兒。

中國女團面臨的現實困境

這或許不是國產女團最壞的時代,卻也絕非國產女團最好的時代。

國產女團雖沒有馬劍越說的那麼落魄,卻也遠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般光鮮。

國產女團的困境主要是由女團推手們的商業心態、培養手段以及中國音像市場的整體環境造成的。

一是急功近利的商業心態。

「鑽市場空子」、「盲目跟風」的行徑在娛樂圈中早已是司空見慣。

走紅中國的日韓女團招致了一干人等的羨慕嫉妒恨,「限韓令」既出,中國商人豈有錯失良機的道理?

AKB48組合

模仿日韓女團的風格和理念是中國女團推手們眼中的捷徑。

韓國練習生制度需要漫長的訓練時間、強大的推廣資源,充足的時間、金錢資本卻是許多中國經紀公司難以提供的。

相較而言,日本的養成系更受歡迎,經紀公司從「公開養成」的模式中隱約看到了「速成」的契機。

從中國偶像「蒲公英計劃」招募信息發布到Idol school第一支MV首發,其時間間隔不滿一年;號稱是國內首個養成式女子偶像組合的1931女子偶像組合在歷經3個月封閉訓練後就曝光了試妝照;蜜蜂少女隊在12期同名綜藝節目完結後直接順勢出道……

於2013年出道的TFBOYS三小只在正式出道前是名副其實的練習生,王俊凱於2010年成為時代峰峻的練習生,王源、易烊千璽緊隨其後加入其中。

2010年至2013年間,在三小隻接受艱苦訓練的同時,公司也開始藉助網絡平台為其造勢。

從訓練到出道到大火,TFBOYS腳踏實地地走過了每一個環節,他們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

單就這點而言,TFBOYS及其團隊的耐心和毅力絕非許多急於出道的女團所能相比的。

二是不夠專業的培養體系。

國產女團熱衷於模仿日韓服裝風格、歌舞編排,然而大多國產女團都只是COPY了日韓的形式,丟掉了日韓模式的精髓。

很多公司既不願意花費大量金錢和精力去認真學習韓國練習生制度,給新人留足時間;也不願意照搬AKB48的握手會和劇場模式,為線下活動投入充足的資金。

少女時代組合

當然,日韓模式本身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日韓經紀公司所積累的經驗和資源絕非一般的中國經紀公司所能及。

日韓偶像市場的發達程度更是中國無法比擬的。

據《西日本新聞》報導,西日本短期大學甚至早在2011年就開設了號稱是「偶像養成專業」的媒介推廣專業,專門招募夢想成為藝人的女生。

中國女團背後的很多所謂文娛公司、經紀公司大多也並沒有多少資歷和經驗,它們旗下並無其他藝人,專門為推出某一女團而即時成立。

因而很多公司不僅不懂得日韓偶像制度,甚至根本不懂得音樂和運營。

中國女團公司

段子手馬劍越的吐槽揭露了一個現實——很多女團推手不是音樂人不是經紀人,而是名副其實的土豪。

事實上,目前華納、環球等大公司對於偶像團體模式僅持有觀望態度,並不願輕易涉足其中,YY、酷狗繁星等主播平台才是主推女團模式的重要力量。

馬劍越

主播平台想要打造既能活躍於在線演藝平台又能搶占線下演藝市場的歌手,而培養女團所採用的「養成」模式恰與網絡主播的成名模式有相同之處。

這些並不專業卻資金雄厚的網絡推手看到了女子偶像團體的市場前景。

當然,這也是諸多國產女團身上都有扎眼的網紅風的重要原因。

三是有待崛起的音像市場。

長期以來,盜版音樂一直阻礙著中國音像市場的良性發展。

中國音像市場的付費用戶少,作為女團核心粉絲群的宅男在付費方面也並無突出表現,以粉絲消費為經濟基礎的女團在中國的日子自然就沒有想像中那麼好過。

最大敵人或是男男CP和「大女主」

從文化角度來看,女子偶像團體是「軟萌」、「性感」的代言人,是宅男視角下的女性形象的具象代表,是御宅文化的產物。

日韓娛樂文化的湧入推動了中國宅文化的發展,一同發展起來的還有腐文化——以腐女視角下的男男關係的幻像為主要內容。

腐文化與宅文化雖不存在直接衝突,卻也為爭奪市場份額而展開暗中較量。

目前在中國,腐文化比宅文化更為吃香,隨著腐文化的持續發展,「賣腐」現象出現在影視劇作品中,腐文化影視化以《太子妃升職記》大熱為重要標誌,《偽裝者》《琅琊榜》《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等超級劇集無一不在續寫著腐文化的神話。

與宅文化相比,腐文化風險更小而收益更大。

一方面,宅文化面臨著被指控為「色情文化」的風險,而腐文化則有著看起來更為光鮮的表面,隱藏在兄弟大義之下。

另一方面,「腐女」往往比「宅男」更具傳播力、生產力、消費力。

事實上,即便中國有大批的御宅族,他們也未必肯為偶像「破財」;退一步講,即便他們肯為女團買單,也未必肯為國產女團買單。

而況,中國女性的形象自塑與他者審美並不單單是由宅男決定的,更是深受中國當代社會文化基因的影響。

搶占女團市場的不僅有腐文化,還有「大女主」潮流。

國產「大女主戲」的風靡從側面佐證了女團文化的窘境。

影視作品是映射社會現實的一面鏡子,而影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自然也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國女性形象的現狀。

「大女主戲」的成功不僅暗含了當代中國女性的「大女主」心理,也意味中國社會對於「大女主」形象的部分認同。

「大女主」不僅風靡於影視故事中,在現實社會中也頗受認同。

以影視明星為例,國際章、范爺、迅哥無一不以率性示人;楊冪、劉詩詩、唐嫣、鄭爽等花旦幾乎與軟萌標籤無關,趙麗穎的形象與萌的標籤較為接近,但她本人賣的也不是軟萌人設,而是艱苦奮鬥、十分勵志的農村姑娘的形象。

對大女主戲的追捧以及對於現實版女強人的欣賞是當下中國社會的流行趨勢。

目前而言,在中國,大女主顯然比軟萌妹更有「錢」途。

這也就意味著宅男所追捧的「軟萌」又「性感」的女性形象難以在中國女性身上找到切實落點。

如此一來,一方面,他們更偏愛日韓女團;另一方面,他們的審美品位註定是「非主流」的。

宅文化一時占據下風並不意味著國產女團無藥可救。

一則,賣腐現象與大女主潮流面向的是女粉絲,而宅文化的對象則主要是男性粉絲,腐文化的盛行雖含有諸多商機,卻也並不能彌補宅文化的空缺。

女團地圖(來源:娛樂資本論)

二則,網際網路造星的大勢、養成理念的發酵、文娛產品用戶的細分、音樂版權法規的實施、直播平台的規整、網站付費模式的完善都將成為助力國產女團發展的重要外因。

當然,破解國產女團當前困境的關鍵還在於其專業技能、演藝實力的提升與包裝水準的提高。

路漫漫其修遠兮,中國女團當上下而求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