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選拔綜藝遭爭議:你日夜「肝票」pick的小哥哥小姐姐真能踏上坦蕩星途?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 「造星」類綜藝節目十年後再次成為螢屏和網際網路熱門。

然而,原先相對單純的「粉絲投票」模式,已升級演變為赤裸裸的「粉絲付費」模式。

*** 粉絲為了力挺自己心儀的選手沒日沒夜的「肝」票,一些選秀節目粉絲集資動輒千萬元,節目總決賽的門票甚至被炒到了近兩萬元。

針對青少年群體的偶像選拔節目本該是勵志的範本,卻逐漸演變為一場「錢規則」為上的注意力經濟「惡戰」。

*** 各大經紀公司如同「捕魚達人」爭搶著人才。

號稱偶像和粉絲共同成長,但「魚兒」成長的「休漁期」卻幾乎不在資本的考量之內,快速變現的商業手法無視青少年人才成長規律,近乎「竭澤而漁」。

日前,娛樂偶像選拔類綜藝《創造101》收官,11位票數最高的女選手從101人中脫穎而出,組成「火箭少女101」,正式宣布出道。

截至決賽當晚,這檔綜藝節目網絡總播放量已經超過44.4億,微博話題討論高達9000多萬。

《創造101》只是近期選拔類綜藝浪潮中的一例。

今年初,一檔名為《偶像練習生》的節目撬動了30多億點擊量,其中票數最高的選手一人就收到4764萬多票。

只是,與當年相比,「圈票」更為便捷,「組團」更為頻繁,「圈錢」也更迅猛的這一輪選秀節目,並未打破「出道即巔峰」,新人的人氣被迅速透支的行業窠臼。

相反,「錢規則」愈發凸顯的當下,對娛樂人才的竭澤而漁成了一大隱患。

投票、打榜、做數據,選秀綜藝節目成了時間、財力大比拼

在《創造101》最後一期中,被選手們稱為「大師姐」的李宇春登台助陣,仿佛開啟了一場中國選秀產業跨越時空的對話——一邊是十幾年前選秀綜藝的標誌性得益者,另一邊則是當下這股潮流的衝浪者。

2005年,李宇春以352萬票奪得《超級女聲》冠軍,這個在當年破天荒的成績,已經無法與當下的千萬票相比。

因為《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的巨大成功,甚至有業內人士稱今年為娛樂界的「偶像元年」,當然,這樣的判斷在網絡時代也引來一番質疑。

其實早在這兩檔節目之前,就已經出現《蜂蜜少女隊》《夏日甜心》《加油!美少女》等一批選拔類綜藝節目,只是影響力一般。

在業內人士看來,《偶像練習生》《創造101》兩檔節目的成功是對平台優勢與娛樂產業近年積累的一次大規模收割。

除了相似的賽制與流程之外,兩檔節目的發展路徑也高度重合:分別是愛奇藝與騰訊兩家網際網路巨頭的拳頭產品,坐擁過億元投資;參賽選手大多是經紀公司正在培養的「練習生」,不少甚至已有出道經驗;節目過程中,選手背後的娛樂經紀公司也會用自己的資源為節目與旗下選手製造更大的動靜。

網際網路的交互體驗與中國初具規模的「粉絲文化」,讓這一波造星浪潮變得更為耗時、耗錢,對觀眾的情感黏性也更大。

比如,節目中提出了「全民製作人」概念,所有選手的去留晉級全部由觀眾的網絡投票決定。

此外,選手的採訪片段與生活點滴被剪輯成一個系列短視頻進行推送。

選手們比拼的舞台更早已拓展到了熒幕之外。

如在節目的播出平台中,每一位參賽選手都有自己的社交頁面,俗稱「圈子」,在這裡,選手偶爾上線與自己的粉絲進行語音互動。

粉絲則通過每天在頁面中完成點讚、評論、簽到等各類任務為選手增加人氣值,這被稱為「打榜」。

隨著打榜次數的增加,粉絲自己的等級也會不斷上漲。

「過往做選秀綜藝,是以導演的視角完成一檔節目,今天我們在做的是一款促進藝人與粉絲相互理解、交流的服務形產品。

」一位選秀綜藝導演說,當下的選拔類節目已經變為娛樂「偶像產品」生產線中的一環,主打的是粉絲與偶像的成長互動。

只是節目背後凸顯的「錢規則」,逐漸讓這層互動體驗變了味。

粉絲為了力挺自己心儀的選手沒日沒夜的「肝」票,一些選秀節目粉絲集資動輒千萬元,某節目總決賽的門票甚至被炒到了近兩萬元。

針對青少年群體的偶像培養類節目本該是勵志的範本,卻逐漸演變為一場從「刷票」到「刷卡」、「投票」變「投錢」——粉絲們金錢與時間的大比拼。

出道後急於人氣變現,沒有「休漁期」的養成模式近乎「竭澤而漁」

從娛樂偶像行業角度看,蜂擁而至的節目看似拉動了方興未艾的產業,卻也埋下了過度透支的隱患。

「造星」綜藝並非一錘子買賣,選拔出來的成員將與指定經紀公司簽約,以組合的形式出道一到兩年。

這在產業相對發達的韓國很常見——讓原屬於不同團隊的成員在指定時間內結成臨時新組合,出新作、接代言,這在韓國被稱為「限定」組合。

雖然節目選拔組團的概念來自韓國,但選出後就簽約指定公司,展開一系列商業活動的操作,與當年《超級女聲》並無二致。

從目前的情況看,本該為娛樂圈輸送新鮮血液,為新人打開發展通道的此類選秀節目,並未完全跳出為迅速變現而透支選手人氣的窠臼,這也成為節目的爭議焦點。

拿某通過綜藝出道的團體為例。

團隊出道後,僅在美國進行了十幾天的集訓,便以每周兩場的速度開啟全國巡演。

團員的其餘時間則被各類品牌代言刮分。

團隊出道後的兩個月中,就已經接下了包括遊戲、快餐、汽車、化妝品、飲料、洗衣液在內的近十個代言。

在代言過程中,也許是受到網絡「打榜」的啟發,某品牌為了抬高銷量,為每個成員開起購買「連結」,並且排出一張銷量排名榜單。

這一挑動粉絲為偶像買單,相互「攀比」的行為將目標受眾們徹底激怒,最終以該品牌公開道歉撤榜收場。

即便如此,熱鬧的流量變現活動擠占了團員訓練甚至是休息的時間,而粉絲們心心念念的新單曲、新作品卻遲遲不見蹤影。

據不完全統計,隨著兩檔綜藝節目的火爆,國內目前有不下120家經紀公司開始了練習生的招募,這背後的驅動力並非娛樂產業的成熟,而是資本市場的偏好。

各大經紀公司如同「捕魚達人」,每天圍繞優質人才的爭搶都在上演,有人只是留給「魚兒」成長的「休漁期」卻並不在資本的考量範疇之內。

「現在滿娛樂圈都在『抓壯丁』。

練習生最終出道當藝人,需要高度的職業素養,訓練三四年和三個月出來有本質區別。

」樂華娛樂公司的CEO杜華如是說,她曾深度參與過《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的製作,在她看來,一夜成名背後是多年的積累,絕非速成可得。

從日本、韓國的藝人培養模式看,發現優秀的「苗子」只是開始。

為懷揣夢想的年輕人打造合適的培養程序,循序漸進,並通過高品質的內容輸出,維繫粉絲與藝人之間的成長互動,才是更為關鍵的環節,也是一批海外團得以維持生命力的原因。

業內人士指出,反觀當下國內的相關綜藝,一味「圈人」加炒作,再利用選手人氣急吼吼迅速變現。

孰不知,沒有優秀的作品與完整的娛樂產品鏈條支撐,這場「青春盛宴」無關夢想,甚至無關才華,最終可能留下的只有一地狼藉。

作者:張禎希

編輯:張禎希

圖片來源:CFP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個剛出道的「中國第一女團」能走多遠?

昨天晚上,一則綜藝節目的收官之夜刷爆了網絡,創造出的偶像竟然達到了幾個億的點讚支持,不得不讓人佩服騰訊平台的強大流量,這則綜藝節目就是騰訊視頻推出的中國首部女團青春成長節目——《創造101》。該...

流量滾動小生,下一個路口在哪兒?

《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兩檔綜藝節目開啟了「造星變現」的商業模式,圍繞著節目後續勢能,新生代偶像們走在了熒幕最前端,代言、粉絲見面會、綜藝邀約等合作紛至沓來。偶像群體逐漸呈年輕化、養成系態...

投資3億能堆出一支中國製造的偶像團體嗎?

2018年的視頻網站排位戰愈發硝煙瀰漫。優酷VS愛奇藝的街舞battle尚未分出勝負,騰訊視頻又暗搓搓的加入對陣愛奇藝的男團女團爭霸賽,三家巨頭劍拔弩張,觀戰的吃瓜群眾也是看得起勁。據了解,《偶...

創造101,偶像養不成

快30歲的人了是不是要穩重一點?我是說我。事情是這樣的,前不久長期占據微博熱搜和娛樂頭條、順帶帶起一些商業媒體流量的《偶像練習生》,讓我們在蹭熱度的同時結結實實深挖了一把養成的機制、造星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