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調研初體驗(2)-文娛產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韓國經紀與娛樂公司:

1,韓國最大娛樂經紀公司,收入2015年3250億韓幣(19億人民幣),利潤184億韓幣(1.08億人民幣),OPM營業利潤率12%。

公司在韓國市場是個很知名的個股,當前估值在50億人民幣市值左右,30多倍估值。

2,公司在2010-2011年曾經出現很大幅度的上漲,很大原因除了推出很多知名藝人組合以外就是進入了日本市場,目前日本市場占收入比例25%,未來幾年的主要故事將是中國,相比較小的國內市場,中國市場的想像空間極大,非常短的時間上漲到12%的份額。

3,韓國是個電視台、經紀公司控制力極強的市場,電視台經紀公司壟斷力量很強,相比起來藝人的話語權很弱,再加上一些黑社會等勢力夾雜,導致藝人不論從收入還是話語權都相對弱,SM對於出逃的藝人採用封殺策略,導致影響力大幅下降,但這種局面在中國很難發生,藝人當前還是稀缺資源,而電視台、播出渠道、再加上新興的渠道非常分散,話語權更多的在藝人上集中。

(目前每年中國來韓國參與練習生超過10萬人,韓國4-5萬人本土人參加,人才相對充足)

4,SM對於藝人衍生品的開發非常棒,整個SM Town已經成為旅遊景點,粉絲聚集的場所,不過由於韓國本土市場太小,也僅僅有1個多億的收入規模。

未來開發中國市場才是方向。

另外,如果和美國的超級英雄相比,沒有辦法IP化的粉絲經濟規模還是相對要小。

5,中國故事是SM未來的主要方向,當年包括鹿晗、吳亦凡出逃中國,依靠的就是跨境官司沒法打,但現在SM開始成立中國全資公司,直接從中國招收練習生,培訓,全面進軍中國市場,可以杜絕過去的法律問題,也更寄希望於獲得中國大市場,這也是在這麼一個行業規模較小的市場韓國投資人依然願意給高溢價的原因。

韓國的綜藝製作行業:

做為韓國最大的綜藝製作公司,2003開始至今,KOEN共製作294檔約15000集節目,節目種類非常多。

目前產能是每年15檔節目,是韓國最大的綜藝製作公司,韓國規定:電視台有規定60%是自家做,40%必須是外部採購,在外部採購裡面KOEN占到50%份額。

後面的製作公司都很小,每年的產能只能有2-3集。

即使做到這樣大的份額,其規模也僅有收入400億韓幣(2.4人民幣,其中還包括占比40%的經紀業務,綜藝業務收入僅為1.4億),利潤是24億韓幣(1400萬人民幣)左右。

估值在2倍PS,20倍PE左右,不過也就4-5億人民幣的樣子。

由於韓國電視台非常集中,KBS、SBS、MBC三家電視台占到50%左右的市場份額,再加上網絡視頻並不發達,導致採購主議價能力極強。

由於這一點,國內普遍適用的綜藝廣告分成在韓國並不適用,行業都是採購主直接支付製作費採購的模式出現,使得製作公司雖然很難虧錢,但利潤率非常薄。

韓國綜藝公司強製作,輕明星:韓國綜藝行業更加成熟,對藝人的依賴遠小於國內(綜藝很多時候就是明星偷窺欲和素人養成類,而中國對於明星偷窺欲更強烈),這導致綜藝的製作非常低,平均每檔節目製作成本不到1000萬人民幣,這與目前國內動輒2-3億製作成本的綜藝節目相比,讓人不可思議!

即使如此,韓國經歷多年發展,綜藝的工業化程度還是遠高於國內,公司在製作方面還是非常專業,公司全職PD 90名,40%以上10年以上經驗。

一檔新的節目都由5-6名PD來負責,還有5-6名編劇配合,同時保留策劃室的團體,作為總體策劃。

所有的綜藝都是研發,原創來做的。

ps. 側面了解了下,華錄百納金榮希團隊很有名,但第一部《旋風孝子》韓國同行評價不高,感覺有點水土不服。

關於投資韓國文化娛樂公司:

(以下汲取部分海通鍾奇老師的意見)相比中國巨大的娛樂市場,韓國的內容企業工業化程度更領先,也都想來中國拓展空間,有的甚至提出,如果能得到中國市場,放棄韓國市場又如何。

想想也是,別看上面說的綜藝節目製作有多牛,多專業,所有專業綜藝節目製作公司的年收入全年也只有4億人民幣左右(可能那個公司為了突出自己很牛而忽悠我)。

韓國藝人在中國的提成比例不高(但絕對值相對於韓國本土已經很高了)。

所以這些韓國產業都十分想在中國有自己的分公司,這樣能大幅提升利潤率。

對於韓國內容方面的饑渴,國內的資本也做出了相應的回答,越來越多的國內資本投資韓國產業。

不管怎麼說都是很便宜,畢竟韓國的市場太小了,就幾千萬人民幣的利潤,收入也就那樣。

但是還是要注意兩點:第一,韓國的內容不一定完全適用於中國,香港、台灣的影視、綜藝也很發達,而且可以直接聘請韓國的PD過來,當然韓國PD過來需要一定的成本;第二,其實韓國估值也是用PE去估的,因為韓國的內容產業是成熟產業,當然如果你把韓國內容放入中國,說中國的韓流產業是高成長產業,要用PS去估,有錢任性也沒辦法;第三,中國的文化比韓國的要悠長和博大,造成國內資本去韓國淘金的局面有很多方面的因素,錢多肯定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但是就藝人經紀和綜藝節目這類娛樂消費類的產業,是容易複製的產業,不具備過強的行業壁壘,一級市場的估值不應該過高。

目前是一個中國資本去韓國的好機會,因為韓國的內容產業的確比較便宜,同時這兩年中國的文化娛樂產業估值還在高位。

但即使有錢,也可以精打細算的花。

加入 基石合伙人分享交流群

請添加微信號rabbiteightbrother

請註明姓名-單位-從事行業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聲明:本公眾號與深圳市基石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基石資本」毫無關係。

沒有參與其任何投資、諮詢項目。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限韓令」民間熱炒,中國影視應有所啟示

隨著薩德系統的部署,「限韓令」的消息不脛而走,幾個月間更是越炒越熱,版本眾多。先是《首爾經濟日報》有條有款地爆出中國從9月1日開始對韓國明星有以下調控:韓國人氣偶像組合禁止在中國活動;韓國偶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