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晗效應」帶動億萬資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90年4月20日,鹿晗出生於北京市海淀區。

小學就讀北京市育英學校(1996級),初中就讀北京市師達中學(2002級),高中就讀北京海淀外國語實驗學校(2005級)。

2008年,鹿晗赴韓國留學,在延世大學韓國語學堂學習韓語,並通過了韓語等級考試。

2009年考入首爾藝術大學實用音樂藝術系。

在此留學期間,在明洞逛街時被SM公司星探發掘。

2010年,鹿晗通過S.M. Casting System成為旗下練習生,經過一年半密集訓練,2011年12月27日,SM官網、官方微博公開鹿晗預告照、視頻,以EXO組合主唱、領舞、門面擔當身份正式出道。

2014年10月10日,鹿晗由代理律師向韓國首爾地方法院遞交起訴書,申請與SM公司合同無效。

韓國探子和營銷公司開始定位的是百度貼吧,如今韓國明星在百度貼吧屢見不鮮,百度貼吧有簽到制度,吸引了很多粘性粉絲,這些粉絲如果每天不去簽到,就感覺對不起自己,對不起自己的明星。

之後明星QQ群、QQ部落、微信群一呼百應的出現。

中國粉絲經濟的建立從意義上說韓國起了很重要的推動作用。

韓國很早就在中國地區尋找中國少年去韓國培訓,第一個最早出名的是韓庚。

三家經濟公司每年在亞洲地區開展很多選修節目,韓庚在選秀中被選中,之後帶到首爾進行培訓,與韓國藝人共同成立組合super junior,但是韓國對本國藝人有很大的保護,韓庚在當年super junior上綜藝節目不能露臉,但是又必須要上,怎麼辦?戴面具上節目。

反而帶著面具更神秘,更吸引人。

韓國觀眾就去研究:他是誰?為什麼要戴著面具?之後了解到是韓庚。

韓國觀眾又疑問了:他進來幹嗎呢?又了解到這是為了打回中國市場。

之後便陸陸續續出現了鹿晗,吳亦凡等藝人。

鹿晗在與韓國S.M.Entertainment公司解決時的訴訟中表示「SM娛樂曾差別對待EXO-K與EXO-M兩個分隊。

出道初期,EXO-K得到了SM娛樂的經濟支援,可以順利地進行各種活動。

而EXO-M在沒有活動的狀態下,得不到經濟支援,度過了一段相當艱難的時期。

對於收入分配問題,鹿晗方面表示「從2013年10月到解約前,SM娛樂向鹿晗支付了5億3千萬韓元(約300萬人民幣)。

但是相比工作強度和組合演出次數而言,這個金額遠遠不夠。

」不僅如此,鹿晗方面還表示「因飲食時間不規律和睡眠不足導致鹿晗長期處於疲憊狀態,超負荷的壓力也使他面臨失眠、呼吸困難以及心絞痛加重等健康問題。

韓國的練習生制度在簽訂正式合同之前,一般有一個為期2-5的培訓期,而且只有少數人才能獲得經紀合同。

韓國經紀公司與藝人之間的合同一般都在10年左右(中小型公司是5-8年),據業內人士透露東方神起與SM的經紀合同,竟然達到13年之久。

在練習生期間,魔鬼訓練的幾年,舞蹈就不用說了,語言關,為了培養日本市場要學日語,進軍中國要學中文,走向國際要學英文。

還有音樂,最可怕和殘酷的就是舞蹈,這群10多歲的孩子的受眾群主要是女性,他們常常被包裝成為臉蛋俊俏、舞藝高超的年輕男子團體。

低的出線權使得他們的競爭十分激烈,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最後成為亮眼的星星的。

先看一下韓國最大的造星工廠————SM娛樂公司的練習生吧。

他們有的已經成為明星,有的還在培訓,有的或是已墜落....

在韓國一名藝人進入公司前,必須要進行全方位的訓練,不過這個過程並不免費。

自進入公司那一刻起,藝人的吃住行全部是由公司買單,但所有的花費最後都會算在藝人身上。

據韓國業界人士透露,很多經紀公司將營運成本(工作人員、服裝、化妝等)都攤給藝人,所以很多藝人即便合約簽過10年,到最後都沒有錢。

這也就是前面鹿晗為什麼稱相比工作強度和組合演出次數而言,SM給他付的費用為什麼遠遠不夠。

為什麼韓國組合普遍較多?

1993年,韓國製定了「文化商品」政策,決定將旅遊、傳統文化和藝術等進行商品化, 這是韓國政府首次提出「文化產業」的概念。

藝人自然就成為了「文化商品」,在公司眼裡世界上最不可靠的就是人。

當一個藝人成名之後,就會有更多的選擇,忘掉自己是經過什麼樣的扶持成就自己,就會想「我為什麼能夠成功?因為我行,我很厲害。

」為了找到更好的平台,賺更多的錢,捲鋪蓋走人。

但是對於公司而言,我花了N個人的青春,N些心血和金錢把你捧紅,你說走就走了,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所以在過去這些年,韓國的娛樂公司培養多人組合。

這些組合有什麼好處呢?

1、很熱鬧,適合各種場合演出;

2、少了誰都行,誰都別覺得自己很厲害;

3、一個組合拆開能同時跑好幾個地方,公司就能盈利更多。

這就是EXO分成了EXO-M,EXO-K的原因之一。


韓劇中真正和觀眾在互動的不是明星,而是編劇,這些編劇並不是在台前,而是幕後,他們研究全世界的文化產品,把好的改裝成帶有韓國的文化和元素,編劇根據電視劇觀眾的喜好制定劇情,他們決定了明星什麼時候該哭、什麼時候該笑,是得癌症死,還是兩個人在一起的溫馨結局。

電視劇《來自星星的你》中男主角都敏俊服裝本是高領 ,後來變成低領,有觀眾反應這個不好看,所以在之後都教授又變成了高領。

至於結局,這個是根據收視率制定的,收視率高,繼續演,當在收視率下滑的時候,結局就該出現了,現在中國很多電視劇其實也是這樣,這就造成了之前報給觀眾的本來是50集結局,等到50集的時候,又修改52集結局、54集結局等。

韓國文化產業滲透中國

在中國,電視台有太多,地方台,娛樂台等等,市場很亂,經濟公司更是數不勝數,無法管理。

然而韓國只有三大主流媒體SBS、MBC、KBS。

五大娛樂公司SM、DPS、YG、JYP、CJ。

非常有秩序,節目生產方便管理。

韓國整個流行文化產業慢慢崛起之後,首先瞄準的就是中國市場,其中主要的幾個原因:

1、中國離韓國非常的近;

2、中國和韓國同樣屬於東亞文化;

3、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中國的人太多了。

當中國的文化產業崛起,個人文化需求和消費開始爆發的時候,中國突然發覺對於此沒有文化創造力,怎麼辦?抄襲韓國,給錢抄,跑男等,韓國把過去十幾年二十年成功的真人秀、電視劇之類的賣給中國人,韓國靠此賺了很多中國人的錢。

從《爸爸去哪兒》、《我是歌手》、《奔跑吧兄弟》、《花樣姐姐》、《爸爸回來了》到正在東方衛視熱播的《極限挑戰》,這些從韓國搬來的綜藝節目真人秀已經完全霸占了中國電視的黃金時段。

這些綜藝節目同樣給中國的運營商帶來巨額廣告費用和好口碑。

就浙江衛視《奔跑吧兄弟》,節目的形式就付給韓國公司
1.8億人民幣,並於節目初期請韓國人幫忙拍攝前幾期節目,甚至海報鄧超的姿勢都和韓國的一樣。

智慧財產權沒有發明的意識,這方面跟在韓國人屁股後面。

影視產業、綜藝產業要崛起就一定要有屬於中國自己的智慧財產權。

韓國的文化產業立國

韓國人非常的狠,當韓國確定文化立國,就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影視行業等。

韓國非常火爆的產業——微型整容。

以前的韓國人眼睛小小的,鼻樑不高的。

現在的韓國人眼睛大大的,鼻子高挺,微型整容技術現在非常高超。

韓國前幾年流行當一個女生18歲,媽媽送給女兒最好的一份禮物就是——整容,看韓國的選秀節目等總會娛樂性的感覺都是一個人,韓國的整容已經發展到世界,在不同國家的地方整容醫院,一看院長是朴院長等等...都是韓國院長。

韓國還有一項做的也非常的出色,韓國是個風景點非常單一的國家。

但是韓國賣概念,電視劇拍攝地點等等...比如這是哪位明星騎馬的地方、哪親嘴的地方。

此外,韓國滿街的咖啡館,這些咖啡館很多是藝人爸爸媽媽開的咖啡館,相應的咖啡館內就有藝人照片、用過的某某物件東西等,這會讓粉絲感覺明星給自己做了什麼咖啡,獲得心理安慰。

從1998年底到今天,韓國文化產業飛速發展,韓國2000年文化產業出口是5億美金,2004年出口僅次於汽車,成為第二大產業,2010年達到32億美金,2011年當韓流來襲,達到947億美金,相當於三星集團一半的資產,2013文化產業占總GDP的15%,中國的文化產業占比不到GDP4%,文化產業對相關產業帶動力非常的強。

在美國100美元的文化產出就能帶動412美元的相關文化產業。

韓國受到文化產業帶動51.9%,企業銷售有一半是與文化有關,對於第三產業的發展,韓國起了很好的示範作用。


我們在回到鹿晗這裡聊一聊

在去年北京舉辦的另一場頒獎盛典上,現場幾乎被上千名鹿晗粉絲「占領」,門票被黑市炒到5000元一張。

可是,就是這位絕大多數90後以前的人都不太熟悉的少年,在去年8月19日,發出的一條,單條評論數達1316萬條,創下金氏世界紀錄,在他的微博回帖中,超過50萬條次的比比皆是。

鹿晗,以及90後明星的集體躍起,是2014年的一個公共文化現象。

他們被稱為「小鮮肉」,這是一個很歧義的網際網路名詞,與年輕、慾望、男色時代有關。

與他們有關的另外一個網絡名詞是「二次元」,即他們的造型及行為模式與動漫世界裡的虛擬人物絲絲相扣。

鹿晗們的躥紅,讓主流時尚界頗有點措手不及。

從表象上看,「鹿晗們」的流行與很多年前的小虎隊非常近似,可是,實質則有很大的差異。

後者,走的是大眾消費的路徑,一夜成名,舉國男女老幼皆知,前者則較長時間發酵於特定的屬性人群中,即便在某一圈層中已儼然成「神」,可是在圈層之外,卻完全無感。

也就是說,鹿晗粉絲圈的內向性很強,族群特徵更鮮明,甚至與之前的「玉米」相比,更具有紀律性,明星能夠展現才藝的空間也變得空前的跨界多元,與此同時,其流行的生命周期將變窄,對其他圈層的滲透力則有待考驗,這應該是未來的網際網路明星或網際網路商品的基本特徵。

小眾消費、圈層經濟、跨界營銷,這些在電子商務領域已然耳熟能詳的名詞,顯然已經「入侵」到了娛樂時尚界,它們將可能再造娛樂產業鏈中的每一個環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韓星光鮮背後的心酸,韓國造星制度驚人內幕

近日來各種和韓媒相關的消息霸占了各大媒體網絡,什麼「韓國9成藝人月入3千」,什麼某明星粉及其經紀人糾紛,這樣的愛恨情愁,讓小編看得是猝不及防。小編細數了一些從韓國專為中國發展的藝人,以下羅列其中...

稱霸亞洲的韓國娛樂業是如何造星的?

據韓國文化旅遊局統計,2016年2月,到訪韓國的中國人有近56萬,占到訪韓國總遊客數的近一半。誠然,韓國的自然美景和風土人情必然是吸引遊客到訪的一大因素,但不得不承認,近年來以韓國偶像團體和韓劇...

「韓漂」回流 星路看好

光明網12-02 19:22顯示圖片「韓漂」中國藝人紛紛回國曾經娛樂產業發達、造星能力極強的韓國吸引了不少中國年輕藝人前往追夢,他們背井離鄉,在韓國接受韓式的藝人培訓,經歷嚴苛的練習生生涯,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