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變曲風」張靚穎,從苦情歌后到電音扛把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日,風靡整個外網的音樂軟體Musical.ly上,新發布了一個歌曲片段,強烈的音樂律動、迷幻的電音色彩,十分吊人胃口。

仔細聽聽,愛音樂的朋友還會發行這歌有些「耳熟」。

其實,這是張靚穎闖美「首單」《dust my shoulders off》的全新編曲版本,由張靚穎與全球著名DJ Steve Aoki合作打造,對原版本進行「二次創作」,帶來不一樣的電音曲風。

這首remix被挑選收錄於billboard亞洲電音合輯,已於6月1日在國內發行。

即將於6月9日全球發行。

與著名DJ Steve Aoki合作打造《dust my shoulders off》remix

難怪張靚穎的闖美進程又不如料想得密集緊湊,原來,這不緊不慢的節奏都是在「冷卻」大招。

不管其他大招冷卻得怎麼樣了,已經放出來的這些「動作」,稱得上用心。

從當初那個大飈海豚音的選秀女生,到治癒創傷的情歌天后,到勁歌熱舞的唱跳歌手,再到現在做出卓越嘗試的「國內電音扛把子」,張靚穎音樂路上這十二年,憑藉其認真執著的態度和敢於創新突破的精神,不斷在做著曲風的嘗試,完成了從「海豚公主」到「百變diva」的驚人蛻變。

新歌上架之際,不如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這條風光旖旎的「百變」曲風之路,是如何一步步走出來的。

Step1·初來乍到時

「渺小的我只要歌唱,就能看到光芒」

2005年的一場全民狂歡,把「歌手張靚穎」從音樂pub的小圈子裡,帶到大眾面前。

她在那個舞台上唱了好幾首冷門英文歌。

她最初的樣子,孤傲的、自由的、不迎合的,在這場全民狂歡里,嚴肅得有些不合時宜。

太過浩蕩的聲勢里,有太多人為她規劃好未來的路,橫衝直撞地「國際化」,或直言這樣的她「沒有前途」。

張靚穎自己是怎麼想的?她說:「我不僅能唱英文歌,也能把中文歌唱好。

萬束追光之中,這個「天才少女」,以最勤勉踏實的姿態開始了自己的音樂之路。

還未發行第一張正式專輯前,張靚穎已得伯樂賞識,唱到兩首古典曲風的影視主題曲,無論《我用所有報答愛》還是《天下無雙》,製作班底都不容小覷,它們給了張靚穎足夠的發揮空間,也讓人看到這個小姑娘對音樂強大的領悟力和駕馭力。

到2008年,一曲《畫心》唱響天下,這些大製作的ost,在最初開拓了張靚穎音樂事業的「格局」,也讓她擁有了第一首高傳唱的作品。

三五年後,選秀的熱度淡去,讓張靚穎以代表作在歌壇站穩腳跟的,是那些「靚式情歌」——我走以後、這該死的愛、想你零點零一分、我們說好的。

那時候她對自己的設定,是「沉默的歌者」。

安靜地站在台上唱慢歌,這也成了大眾對張靚穎的「第一印象」。

Step2·改變進行時

「所有的框框都釋放,這是我的模樣」

在華語的大眾音樂圈裡,芭樂曲風始終是「大勢」,張靚穎的苦情歌之路粉碎了出道最初的「無前途論」,體現了她對華語歌壇的適應力。

長此以往地唱著苦情歌,卻讓張靚穎產生了厭乏情緒。

她開始停下來反省自己。

幾年下來,成績不錯,可總覺得少了些什麼,那些連軸轉、過量的精力消耗,讓她終於「適應」這個圈子的同時,好像也不經意間帶走了什麼。

這樣的「壓抑感」促使她離開華誼,自立門戶「找自己」。

這時候,幾年間對其他曲風不系統的嘗試、對舞蹈的淺顯接觸,讓張靚穎看到了另一種「可能性」。

她問自己:「為什麼要固定在一種模式里?」

反思之中,她寫下一首《我相信》——歌詞里說「每個呼吸都有意義」、「再迷惘也繼續」、「因為我相信」。

一年後,張靚穎推出同名專輯《我相信》,多元曲風成了一個「招牌」。

傳統情歌之外,

動感舞曲、嘻哈說唱、NEW AGE音樂,展現一個全新的、有態度的張靚穎。

這是張靚穎自立門戶後的第一張專輯。

在一片猜測和唱衰聲里,在華誼歌壇的持續蕭條期,是藝高人膽大,抑或終於放下戒備「學會相信」,總之,張靚穎突然「開竅」了。

專輯銷量喜人,2010年成為張靚穎的「全盛時代」,五年積澱伴隨一朝脫胎換骨,「安靜唱歌」的張靚穎開始顯露百變diva的樣子。

改變還在進行。

《我相信》的成功,給了張靚穎更充足的自信。

她跳脫框架,同時回絕外界的標籤:「苦情歌接受度很高,但已經不是我嚮往的方向。

張靚穎的第五張專輯,「改變」兩個字放肆地寫在封面上。

不再需要一首苦情歌作為主打,上來便是搖滾到底的《我的模樣》刺激聽覺,性感極致的《大膽》解放視覺,直率無畏的《改變》展現態度。

她終於放開大膽地「吼」,徹底地、張揚地釋放。

即使是《有時候》、《錯就錯》這樣的慢板抒情歌,也由於加入了R&B、爵士曲風的調和,而與苦情劃清界線,更值得玩味。

而原創作品《上一章》體現了張靚穎「唱將」之外的音樂靈性與創造力。

不僅是曲風的改變,原先那個「抗拒舞蹈」的張靚穎開始「賣命練舞」,更是穿上性感時裝大秀好身材,改變的企圖心挑動每一根神經,滲入每一個細胞。

那個曾經因疲倦而面色暗淡,因不自信而素裙著身的「土姑娘」,終於綻放潛藏已久的熱烈光芒。

她說:「這才是我的模樣」。

改變

Step3·整裝再出發

「不再追逐學會散步,輕鬆踏上我的路」

《改變》之後,張靚穎似乎沉寂了一段時間。

期間僅發行一張One take專輯「留住自己28歲的模樣」,也沒有激起什麼水花。

她在勢頭最好的這幾年選擇減少工作量,甚至在低潮期用半年時間旅行調整、遠離音樂,這讓人摸不著頭腦。

莫不是該改變的都改變了,一時間找不到方向?

陣痛是真實存在的,可這幾年間,張靚穎也並沒有閒著。

她泡錄音棚改唱法,嘗試擔當「製作人」,在專屬自己的音樂天地里肆意迴旋。

也飛去美國找麥當娜的伴舞團隊磨合舞蹈,接觸那邊頂級的製作人。

這一系列動作既是為了下一張華語專輯,也在給首張全英文專輯做準備。

慢工出細活,2014年,張靚穎終於「磨」出了第七張華語個人專輯,命名《第七感》。

用張靚穎自己的話說,第七感是一種時覺,是在經歷時間的打磨之後,自然而然地明白要去做什麼。

一切水到渠成。

《第七感》中,我們看到一個自由的張靚穎。

她在vocal詮釋上拋開了矜持,以最放鬆、自由、慵懶的唱腔盡情揮灑自己的感情,不再為「某一點」而較勁,只是跟著第七感走,創造自我風格,做自己的先鋒。

而《第七感》也是一張自由的專輯,什麼都來一點,少許、適量,專輯主打R&B流行曲風,給人以規則的變化感,有小女人細膩的情思,也大女人放肆的驕傲,有少女感的甜蜜,也有輕熟女的特立獨行。

張靚穎說:我不想再去講大道理,音樂就是分享情緒。

如果說這之前,張靚穎是屬於市場的張靚穎,要在市場裡一步一步找到更合適的設定,那麼從《第七感》開始,張靚穎就是自己的張靚穎,是自己的流行先鋒。

Step4·新長征路上的探險

「The world keep spinning,life goes on and on」

15年初張靚穎做了一個似乎並不那么正確的決定,就是參加《我是歌手》,一路走來不斷嘗試不同曲風的她收穫爭議滿滿,有人看懂她的嘗試的野心,有人批評她雜而不精。

然而時過境遷後,這終究只是個電視節目。

重要的是,張靚穎在大眾面前發出了信號——我就是要挑戰,就是要冒險,就是要做以前沒做過的事情。

她真的這麼做了。

2015年夏天,張靚穎與世界百大DJ tiesto合作,推出第一首正經電音曲風的作品《change your world》,成為華語樂壇嘗試電音的先鋒人物。

緊接著第二首電音單曲《808》問世,歌名取自一種鼓級型號,寓意跟隨節奏釋放真我,比前一首作品更成熟、更豐富,更具想法層次感。

聽友直呼張靚穎為「內地電音扛把子」。

要麼不做,做出來的就是最好的,這也是張靚穎的一貫態度。

與此同時,張靚穎歷時3年籌備的英文專輯終於蓄勢待發,於16年10月釋出首支單曲《dust my shoulders off》,製作人是曾打造《apology》的「金曲製造機」Timbaland。

首單配合全專輯的urban pop曲風,各種清新的電子音效、打擊樂、人聲伴奏叫人耳目一新,上乘水準力證專輯值得期待。

新世紀以來,亞洲闖美的歌手不在少數,最終也都石沉大海,特別在在華語樂壇不景氣的這幾年,要在國內做好一張專輯都並非易事,張靚穎卻花費了近乎五年的時間為全英文專輯做準備,這讓一些人不能理解,質疑她「太樂觀」、「野心大過能力」。

面對這盆「冷水」,張靚穎坦然回答:「我就想做這件事,和別人成不成功有什麼關係?」

「我作為我個人的意義,永遠大過於作為一個歌手。

」這是她的態度,在現實的之中,只要還有一絲可能,都以最積極地、不妥協的姿態擁抱音樂的「可能性」。

正如張靚穎此次所作出的全新嘗試。

為了給dust my shoulders off重新編曲,她竟然請到到了全球百大DJ排名第六的steve Aoki,這個讓眾多電音發燒友為之傾倒的魅力大叔!

極具個性的知名DJ遇上聲音色彩極其豐富的張靚穎,產生美妙的「化學效果」。

電子音效與打擊樂、人聲伴奏奇妙碰撞,叫人仿佛享受了一場舒適愉悅的「耳部按摩」。

果然,她的每一步動作都不會讓人失望。

我們依然期待她憑著無畏的赤子之心,將更多「不可能」變為「可能」。

在此之前,先聽歌吧!

文:抹茶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8位當紅男歌手,誰更有資格接班四大天王?

1990年代初,隨著譚張爭霸結束,譚詠麟淡出香港樂壇和張國榮的全面退出,香港樂壇出現了真空期,以張學友、劉德華等為代表的新人開始在歌壇斬露頭角,香港樂壇迎來了新時代。四大天王於1992年被命名,...